受訪者 / 拯民國小 李科賢
走向世界,連結在地經驗
2019 年 4 月 KIST 教師團隊至美國舊金山灣區向創新教學或特色課程且具有成效的公立學校取經,以品格力學習(Character Strength Learning)、個人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問題 / 任務導向的學習(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 PBL)定調為本次參訪的三大重點。KIST 教師將在美國所見所聞帶回台灣,融合在地經驗、調整成適合各校、各班孩子的課程。
社交情緒學習如何結合 KIST 七大品格力?
美國加州學術、社交和情緒學習協作機構(The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CASEL)定義社交情緒學習(簡稱 SEL)是孩子 / 成人從理解與管理情緒、設定與實踐積極目標、同理他人,建立與維持正向關係到做出負責任決策的過程。本次前往 The New School 參訪,在校園、教室佈置與師生互動處處皆可見將 SEL 融入教學。(如圖 1、2)因此,夥伴們開始反思 KIST 七大品格力可以如何與 SEL 結合,才能在 KIST 學校與課堂中實踐,甚至帶回推廣至台灣所有學校。以下讓我們透過拯民國小科科老師的專訪,一窺 KIST 教師至美國取經,返台後結合在地的教學經驗。
「在美國參訪時,透過大問題(Big Question)的探究,讓孩子藉由個人的表達,練習尊重與理解差異,強調個別化的學習,以情緒教育為輔導重心,回應孩子的內在需要,讓我看見一份教育的真心。」科科老師真摯地與夥伴分享她在海外參訪中的看見。於是,科科老師開始在班級經營帶入情緒教育,帶領孩子透過討論去認識自己與別人的感受(如圖 3、4),練習情緒的表達、控制,進而處理情緒(如圖 5、6)。也訂定班級共同的生氣守則,你可以生氣⋯⋯,但生氣時,不應傷害自己、別人,並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藉由表達、控制情緒的日常練習,科科老師也分享她眼中孩子的成長:「以前老師須自己解決班級上所有的衝突,透過一次次的練習,孩子已經具備解決同儕間衝突、引導情緒的能力!」班上的孩子因分組不如預期而哭泣,當老師還未向前處理時,班上就有位女孩主動牽起哭泣的同學,依照著衝突處理的流程,逐步讓哭泣的孩子冷靜下來、訴說感受、感受到自己被同理,待情緒處理完後再和其他同學討論是否能重新分組。全程在老師未介入的情況下順利化解,科科老師滿是感動的說完故事。美國取經之旅不僅開拓個人思維,也讓老師在細膩的情緒變化中看見每位孩子的生命歷程;甚至更靠近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