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ONE KIST 共識營:以實作交流為新學年築底

文/廖博慈

今年共識營以「教學力」與「非認知能力」為課程兩大主軸,透過跨校共備與集體實作,讓 KIST 老師在新學年能穩健地發展兩大能力,並有實際落地執行於教學場域的真實力。為達到教學專業分工,共識營以彈性與適性的方式,讓教師們評估自身的需求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參與,專注精進教學專業。

睽違一年後,終於再次迎來實體大型研習。開幕式以頒獎的殊榮揭開序幕,感謝與肯定 KIST 老師們的付出與努力。緊接著,各校輪流上台,齊聚於代表百年樹人意象的盆栽前,由校長進行翻土、新進老師播種及主任澆水,最後一同高舉握緊拳頭的手,堅毅地喊出:「良師興國有我!」象徵著新的學年,各校依舊動員全校的力量,為學生的成長破土、發芽及茁壯。

而今年在課程安排上有以下四大特色:「卓越教學架構融入微觀議課」、「AEE&個人化學習課程設計實作」、「非認知能力工作坊」和「真人圖書館」。

卓越教學架構融入微觀議課

老師們依據將任教的科目進入到國語、數學、英語的課堂中進行微觀議課。而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KIST 微觀議課的回饋標準均建立在「卓越教學架構」上,不只讓老師有方向與方法得共備、精進,也讓每位老師透過實際走過試教與回饋的流程,更熟練卓越教學架構的精髓,以成為百分百 KIST 教師更邁進。而這樣跨校共備的形式,在老師們回到學校後,仍能延續於課程中建立起的信任與默契,有利於學期間持續推動線上共備,讓老師們實際落地卓越教學架構於課堂中,不必單打獨鬥。

💡KIST 老師回饋:
謝謝熟手老師無私的分享和引導回饋,讓我知道提取和連結舊經驗的重要,也對引導討論和差異化教學有初步但具體的認識,對備課和上課很有幫助。

很喜歡這個給新進老師的學習模式,透過直接教學讓熟手老師給予回饋,也讓夥伴互相扮演學生,更符合實際現場教學的情境,夥伴們一起給建議,一起梳理架構,讓我有滿滿的收穫!

謝謝胡茵老師和淳甄主任用心且和善的回饋,以往被觀課的經驗常是指出自己的不足,感覺壓力很大。但兩位講師透過示範安頓學員的心情,並鼓勵我們彼此觀課甚至開放教室是讓自己更進步的方式!很棒的一堂課!

微觀議課採用 Teach-back method (回授法) 的方式,老師能立即從夥伴身上得到教學的回饋。

AEE&個人化學習課程設計實作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個人化學習,回應個體差異,本系列課程以AEE「知識存取 Access」、「學習參與 Engage & Think」及「學習成果 Express」的課程設計架構做延伸,開設專業選修的課程,包含 AEE 課程設計、關鍵提問與任務導向學習設計、混齡課程規劃、CRP 課程設計、閱讀素養、識字與閱讀策略及班級經營等課程。老師們可依照對於內容的熟悉程度,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修課堂。

自主個人化學習的通用學習設計(授課講師: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吳明柱)
柱督帶領老師們認識 AEE 的課程設計模組,並邀請拯民國小的科科老師、樟湖生態國中小的筑鈞老師與三民國中的柔均老師,一起進行案例分享與實作討論,讓大家感受 AEE 架構應用於課程設計的便利性,提供大家未來實際執行的定錨基礎。

💡KIST 老師回饋:
謝謝柱督跟三位助手講師筑鈞、科賢跟柔均。今天的課程中我看見更多可以運用在不同年段孩子身上的參與策略,也了解到在設計課程上有些架構其實是可以遵循的,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也有做到 AEE,只是沒有意識到。

關鍵提問與任務導向的學習設計(授課講師: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退休主任 范信賢)
「意義感」與「理解與深度學習」是課程教學的關注核心。本課程藉由目標導向系統設計,透過原理說明、案例研討與實作練習,確立課程教學的價值定位、擬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任務與發展學習活動(學習方法與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朝向「課題 – 探究 – 表現」的歷程發展。

💡KIST 老師回饋:
范信賢老師將課程設計的有層次,由淺而深做了清楚的架構與順序說明,搭配實例與實作,能有效幫助老師將抽象理論與實際教學設計直接連結,對第一線教學的老師應該很有幫助。

關於CRP的課程與設計(授課講師:台東縣桃源國小校長 林慧萍)
CRP 文化相關的教育學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提醒著老師要與學生站在一起,關切文化背景、部落教養、生命處境對於學習的重要影響,思考「課程的主體性」以及「是誰的課程」、「課程如何發展」期待透過 CRP 課程與設計,讓老師慎重的定義與思考,在既有的課程架構下,以文化根柢,讓老師引領深度學習,啟動學習者內在動機與能力,培養珍視文化、理解差異,展現豐厚學養與自信的學生。

💡KIST 老師回饋:
課題中著重引導建構對於 CRP 的概念,設計互動與彼此釐清的對話情境,有助於教學現場進行 CRP 教育的觀點與實作。

科科老師分享自己在教學中如何應用 AEE 課程設計架構。

非認知能力工作坊

今年共識營的非認知能力課程著重在「SEL 社交情緒學習」與鍛鍊「七大品格力」,依類型又可分為「課程設計」、「評量解析」與「對話應用」三個部分,課程設計與評量解析主要是給資深的夥伴可以做更深入的共創,而對話練習可以接續 K Camp 的課程讓新手老師也能有直接演練的機會。

課程設計方面,「非認知課程系統的設計實作」讓學員從夥伴實踐分享中吸取經驗值,練習以系統性的思考架構非認知課程,並獲得課程設計的即時反饋;評量解析方面,「執行功能 (EF) 心理測量的資料解析與教學上的應用」從學術研究的視角探討執行功能 (EF) 的概念與能力框架,閱讀與分析學生的檢測結果,面對學生注意力缺乏時,不會僅視為違規行為,而是目標明確得刻意練習、有效提升;對話應用方面,「非暴力溝通及師生、親師對話」系列課程讓老師練習在團體中的自我覺察、同理與表達,刻意練習真摯而溫暖的溝通,才能有效帶動自己和他人完成共同目標,同時也為孩子建立言教的楷模。

💡KIST 老師回饋:
這堂課有助於我瞭解怎麼樣有架構且細緻的設計品格課程,同時也把品格課跟學校既有的活動結合,在設計中融入生活。也在聽各校夥伴分享時有了對於品格課設計更多的想像。

感謝老師讓我們可以系統化的思考非認知能力的課程如何去衡量孩子們的學習程度以及結果。

感謝明融老師溫暖的帶領,符應了我想複習對話模式的期待,因為在兩年前第一次完整上過郭進成老師的初階和進階工作坊後,對我產生極大的助益,無論是在跟家人、學生、同事、朋友等對象的相處互動上,都能更有效的自我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進而轉念化解自己遇到的難關。

老師們以圍圈的方式實際練習對話溝通的技巧。

真人圖書館

「教師賦能、內師培育、交流共創」是 KIST 在籌備共識營上非常注重的特色,讓 KIST 聯盟內的老師能分享交流各自於校內發展的成果,提供各方經驗供老師們擷取可參考的教學設計模板。本次真人圖書館根據內容可分為校本課程、文化饗宴、教學交流、心路歷程、故事分享。

校本課程:「享受吧!一群人的旅行」、「樟湖冬季單車壯遊」
文化饗宴:「茶文化身心靈輕旅」、「布農神話紙芝居」
教學交流:「共感,來自於連結」、「開啟幼小的新視野」
心路歷程:「我走在樟湖公辦民營的路上」、「威權與人本之間:學務處的正向教養實踐」
故事分享:「心路與思路:走在實驗教育的路上」、「坪中 Dare Dream 咖啡班的故事」

「比起做好工作,照顧好自己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學會如何在高轉速的環境下,能隨時覺察內在與掃描身體狀態,是 KIST 非常重視的能力。為了讓老師們有方法得做好自我照顧,共識營從「內在、身體、自然、財務」四個面向開設了氧氣罩系列課程。讓老師在提升教學力之餘,保有身理和心理的能量,構築穩健的基底才有餘裕一起展望未來。

而在最後閉幕式,除了為今年共識營劃下句點,也邀請全體KISTer「與上帝摔跤」,針對「孩子的幸福感」、「教師發展」、「學校轉型」、「教育願景」四個問題一同腦力激盪,期待透過打群架的力量,在三不原則的挑戰中發展出無限可能,為 KIST 聯盟共創、共好、共榮。

2022 年 One KIST 共識營 集結了近 200 位 KIST 老師及友好夥伴於致理科技大學一同共學。

分享這篇文章:

台東縣桃源國小

本校坐落於台東縣延平鄉的世外桃源,享有豐厚的布農族原民文化。在這裡,桃源國小以文化相關的教育學,讓孩子具備走出部落的能力,並擁有走回部落的品格。

基金會夥伴

現任董事

于曰江、方新舟、吳必然、吳清鏞、李吉仁、唐傳義、梁立省、陳超明、陳佩英、曾世杰、劉安婷

執行團隊

方新舟、王文郁、何芷瑄、吳明柱、宋亭緻、李吉仁、胡茵、張維家、郭亭妤、郭庭瑋、郭馥萱、陳映蓉、陳珮樺、陳鈺云、陳穎俐、傅婉貞、黃偉傑、劉又甄、劉欣芷、蔡璨霙、蔡曜陽、蘇子淵

實習生與志工

方琬琳、王巧倪、王欣榆、王羚榛、王智胤、王鳳如、王藝錡、江菁芳、何芯妤、余珮華、吳羽婷、吳艾、吳宜潔、吳若菱、吳瑞章、吳慶儀、呂承霖、呂展綸、呂齊芳、李以荃、李宜軒、李岳珊、李怡靜、李昊翰、李芳韶、李珈緣、李慕箴、沈于暄、沈佳瞳、周云竹、周廷翰、周鈺蓁、林子馨、林妤慈、林亞馡、林佳穎、林泓宇、林姵妤、林姵涵、林姿妤、林彥光、林彥岑、林柏諺、林羿成、林韋伶、林書卉、林敬庭、林靖樺、林靜佳、林蘭伃、邱筱翎、邱維均、施映竹、柯俐菁、柯品伃、柯美江、洪翊慈、洪菲亞、胡雅婷、范懷芝、唐煒勛、徐于婷、徐琬婷、高佳優、張立威、張沁榆、張芷瑄、張思琪、張庭瑞、張惟心、張博媛、張壹棋、張程翔、張瑄芸、張維君、張豪君、張雙雙、許方嘉、許郁婷、郭子憶、郭佩欣、郭亭妤、郭秝妤、陳子瑜、陳羽彤、陳廷瑜、陳孟筠、陳俞君、陳品程、陳品瑄、陳妍蓁、陳妍頻、陳姿伃、陳姿穎、陳思瑜、陳映璇、陳柏中、陳琦文、陳紫維、陳愛莉、陸加勒、彭郁書、彭祺雲、曾紀萱、游涓鍇、賀立汝、黃宥議、黃政群、黃莉慈、黃湘純、黃意晴、黃靖妤、楊之語、楊宜霖、楊芳琳、楊媛媛、葉芷榛、董劭君、董芳妤、詹慧軒、廖奕凱、廖紜汝、熊廷瑄、劉之筠、劉宇凌、劉芝均、劉芷伶、劉亭婕、劉庭妤、劉桂坊、劉馨鈴、歐昀洋、潘婉如、蔡云綺、蔡玉恆、蔡伊甯、蔡宗益、蔡承祐、蔡璨霙、鄭以涵、鄭向晴、鄭羽晴、盧沛璿、蕭佳旻、賴家宜、謝沂妮、謝宜澄、鍾佩芸、鍾奕瑋、藍羚禎、藍翊禎、羅廷文、譚森、蘇芊樺、顧婕

花蓮縣三民國小

三民國小以孩子為中心,打造個人化學習舞台,培養孩子團隊合作、獨立自主的態度與能力,期許孩子能做出為自己負責任的決定。

協力夥伴

政府單位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台東縣教育處、台南市教育局、花蓮縣教育處、屏東縣教育處、雲林縣教育處、新北市教育局、新竹縣教育局、嘉義縣教育處

教育單位

HIGH TECH HIGH Schools ( HTH )、KIPP Texas Public Schools、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 Ms.Lam School、台北蒙特梭利理想園幼兒園、致理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合作企業

MEandMine 米米創客有限公司、上尚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大學城企業有限公司、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金石堂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財團法人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雄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非營利機構

STUF United Fund Inc.、台北市瑞英扶輪社、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社團法人台北市百川扶輪社、社團法人台北市長安扶輪社、社團法人台北市瑞安扶輪社、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社團法人均陽全人關懷輔導教育協會、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社團法人劉大潭希望工程關懷協會、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花蓮玉里扶輪社、虎尾東區扶輪社、財團法人中華電信基金會、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雨果文化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陳建志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國際扶輪 3470 地區、國際扶輪 3490 地區、國際扶輪 3521 地區、國際扶輪 3630 地區、雲林斗六扶輪社、嘉義大林扶輪社、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願景工程基金會

領域專業夥伴

方绣媚、申心蓓、余芸湘、余綺芳、呂慧玲、李乙蘭、李光慈、李紀萱、沙寶鳳、林雅慧、原珮文、夏慧雯、馬英明、許芷婷、陳思伶、陳淑麗、曾月照、黃小華、黃慧麗、楊俐容、楊舜如、賴秋江、賴靜慧、謝茗漳、謝彩凡、鍾秀琴、鍾昌宏、鍾艷玲、簡菲莉、顏慶仁

KIST 學校後盾

Derck Nalley、一品堂邱炳琳院長、大安玖捌美容坊、大業慈善會、中華航空公司機師群、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天美慈善基金會、天恩善緣慈善會、天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寶運動彩卷行、日月昇宮、王永文、王永財、王辰翔、王亮軍、王韋翰、王茗洋、王慧蘭、北溪社區發展協會、台北永東扶輪社、台北東林扶輪社、台北金龍扶輪社、台電核一廠、立陽開發、立賢教育基金會、交通部、光罩慈善基金會、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同心緣企業家、安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雅雯、江炳辛、百穩工程有限公司、吳季樹先生 、吳政輝、吳偉文、吳清吉、吳遠志、呂秉承、李月足、李侑哲、李依帆、李御菲、沈怡志、亞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佳立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卓揚五金股份有限公司、坪林故事採集團隊、坪林流域書店、坪林區農會、定利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尚鋐營造有限公司、東榮機械工廠股份有限公司、林文益、林秋寶、林貴春、林傳傑、虎尾建國眷村營運管理中心、姚琳、威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屏東大學學生志工、施合峰、春金海產店、范家源、峨眉鄉公所、徐立業、徐登基、格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佳尼特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信誼基金會、財團法人高清愿紀念慈母文教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張璧夙希望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眼淨和尚然妙和尚文教基金會、張秀蓮、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張芷華、張崇德、張晶萍、張順欽、張維勻、許俊彥、許豔玲、陳明君、陳俊旗、陳建如、陳春田、陳春仲、陳柏伸、陳康頻、鹿江教育基金會、最高峰有限公司、凱基慈善基金會、富田國王宮、富貴彩卷行、彭以信、發昌彩卷行、程豐工程有限公司、翔益營造有限公司、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順天文教基金會、黃俊霖、黃美瑤、黃進成、新北市八里中正慈惠堂、新北市石門區公所、新北市坪林區公所、新店扶輪社、楊明記、鉅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鉅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嘉義縣義竹鄉公所、廖素麗、輔仁大學圖書館管理系志工團、劉志謙、劉玟君、劉相沄、劉裕芳、鄭文宗、鄭順吉、魯紜湘、彌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藍偉瑩、藍淑樺、羅東昇、蘇成就

贊助夥伴

教育合夥人​(捐款 100 萬以上)

史丹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文曄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晶豪科技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託公益信託葉慈社會福利基金專戶、康博健康生活股份有限公司、榮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綠地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投資人​(捐款 10-100 萬)

Fang Family Fund、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六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田家炳基金會、安慎診所、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艾新銳創業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社團法人台北市瑞安扶輪社、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天主教天使教堂基金會、財團法人佛門密宗黑教林雲大師基金會、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惟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陸府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商業銀行受託公益信託 AFC 豪紳纖維科技/陳旺木教育基金專戶、頌德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親子學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天使

Frank D. Zhang、Henry Cheng、方新舟、余綺芳、吳明柱、李炳欽、李森斌、周傳芳、陳維滄、喻賢璋、虞彪、魏綉哖

教育貴人

成群傑、李政益、李逢暉、沈君芳、俞寧寧、施宏漳、胡麗玲、范惠茹、馬海怡、許慶玲、陳添順、黃日燦、黄滿生、鄔慧琳、劉又甄、劉厚鈞、劉富珍、潘慧玲、蔡力凱、蔡國輝、蔡惠子、鄭惠汶、鄭謝雄、謝育仁、簡國華、蘇艶雪

企業/組織合作

提供教材資源

贊助 KIST 學校各類型學習教材,降低老師備課負擔,並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與動機。

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透過活動、參訪的形式,讓孩子認識多元領域,開拓對未來的想像。

軟硬體資源捐贈

提供 KIST 學校電腦、3C 設備、教學用具等物資,亦或是影像拍攝剪輯、行銷宣傳機會、軟體使用、增能培訓等專業服務,協助誠致及 KIST 聯盟提升營運效能。

聯合行銷推廣

共同進行行銷推廣活動,參與鄉村教育議題的倡議,讓更多學校、老師、孩子的故事被看見。

如有任何提案、好奇或疑惑,歡迎來信詢問:chengzhi@chengzhiedu.org

捐款

線上捐款
包含信用卡、ATM 等每月定期定額或單次捐款

台幣匯款
戶  名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匯款銀行 ▎玉山銀行新店分行(代碼 808-0554)
匯款帳號 ▎0554-968-195245

台幣支票
支票抬頭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寄送地址 ▎10043 台北市中正區寶慶路 25 號 2 樓
收 件 人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財務組
備  註 ▎請於背面註明禁止背書轉讓

美金匯款(不可扣抵美國所得稅)
Account Name ▎Chengzhi Education Foundation
Beneficiary bank ▎E.Sun commercial bank.,Ltd., Sindian Branch
Swift Code ▎ESUNTWTP
Bank Address ▎No.69, Mincyuan Rd., Sindian Dist.,New Taipei City 231-41, Taiwan
Account No. ▎0554-879-073812(USD)

美金捐款(可扣抵美國所得稅)
捐款人若有美國所得,透過「世台聯合基金會(STUF United Fund Inc.,以下簡稱「世台會」)」捐款,可以扣抵美國所得稅。
世台會為美國登記成立之非營利慈善機構, 為美國聯邦政府核可之 501(c)(3) 組織。 由世台會開立的捐贈收據,在美國可依法扣抵聯邦所得稅。細節請參考世台會的網站 https://www.stufunited.org/
》請印出 STUF Pledge Form,填寫相關資訊。
》填寫支票,付款對象是 “STUF United Fund Inc”。或匯款至以下帳號
Account name: STUF United Fund Inc.
Account number: 12105517
STUF Address: PO Box. 520511, Flushing, NY 11352
STUF contact number: 914-433-0415
Bank name: Amerasia Bank
Bank routing number: 026011484
Bank address: 41-06 Main Street, Flushing, NY 11355
Bank phone number: 718-463-3600
SWIFT Code: AIABUS31
ABA Number: 026011484
》若採匯款捐款,請在 Pledge Form 上填寫捐款帳號,並將 Pledge Form 拍照存底後,把 Pledge Form 及支票(若採支票捐款)寄到以下地址:
STUF United Fund
PO Box. 520511, Flushing, NY 11352
》請聯繫世台會黃怡妙總幹事,通知她匯款人姓名、金額、以及指定受贈單位是 “Chengzhi Education Foundation”。
Yi-Miao Huang
Tel : 914-433-0415
Email: yimiao@stufunited.org

財務資訊

誠致教育基金會 2011 年 5 月開始運作,成立 12 年來,我們謹記「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初衷。一路以來受到很多企業、單位與天使個人的支持與陪伴,我們誠摯地感謝各方的支持,也致力於確保妥善運用每一分一毫。

誠致於 2023 年召開 4 次董事會,定期由董事檢視財務管理情形,並委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查核。而 2023 年支出費用中,經營 KIST 學校佔 68.60 %,而後台管理營運與行政佔 24.97 %,其他影響力專案佔 6.43 %。

隨著 KIST 聯盟規模擴展至 11 所學校,不同學校與師生組成,豐富了 KIST 聯盟的多樣性,也促進我們在每年寒暑假與學期間辦理更多元的培訓課程,以符合不同職務與年資的專業發展需求。同時,也依學校需求投入特教師資或社工師等資源,連結所有正面力量,發揮打群架的精神,照顧好每一個孩子。另外,依照與地方政府簽訂的行政契約,每學年捐贈經費至 KIST 學校,用於學校環境整備、課程教師鐘點費與教材費等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資源,也補足代理教師暑期薪資與教師進修經費,以發展穩定優質師資。KIST 學校之經費主要由于曰江董事/誠達集團(花蓮縣三民國中)、梁立省董事/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東縣桃源國小)、財團法人文曄教育基金會(雲林縣拯民國小)、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新竹縣峨眉國中)、虞彪/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花蓮縣三民國小)、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新北市坪林實中與老梅實小)、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台南市仙草實小)與公益信託葉慈社會福利基金(屏東縣富田國小)支持贊助。

後台管理營運與行政主要負責為團隊打造堅固的基礎,提供並執行良好健全的會計與內控制度、遵循法令規定,有策略且積極地發展人才職能,讓組織整體職能向上提升,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收入

支出

委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黃珮娟會計師,查核 2023/12/31 財務報表,已於 2023/04 出具會計師查核報告。

會計師查核報告

展望未來:打造更專業而幸福的舞台

展望 2024,KIST 將積極回應核心價值「健康幸福」,為教師打造能發展天賦的舞台 —— 加速發展能提升教學效能的教學模組資源(領域教學、非認知能力發展、PBL發展),以及優化教師職涯發展藍圖與支持系統,讓有熱情與使命感的新手教師或熟手教師都有適合的發展資源與場域;而偏鄉小校的教師人才,多了聯盟的網絡支持可優化選訓用留的彈性,更可延續教育人才的發展與投入,提升教育影響力。 KIST 相信更多高效能的老師,就能造福更多學生。

KIST 亦將持續進化「團隊協作」的模式與效能,一方面整合跨校教學資源,以「數據驅動」打造嚴謹教學的實踐,發展教學檢核與調整補強、學生學習成效提升以及教師教學精進輔導;一方面擴大教育合夥人的參與,1) 促進家長多元參與,發展以 SEL 為基底的「非暴力溝通」相關課程,以生活化日常活動實踐設計邀請更多家長共學互享、鼓勵跨校家長的交流,並期待透過學生的PBL專題實作邀請更多家長參與;2) 積極發展外部教育人才賦能專案,包含第二屆 KIST 新星師陪(K : star)培育新星國中教師 、LEAP 培育學校領導人,以及和其他教育創新夥伴的合作或教學資源導入共享。

期待誠致能持續連結所有正面力量,為台灣的公立鄉村小校建構能翻轉教育、照顧每一位孩子的能量與資源 !

KIST x 晶豪 x 學思達文教基金會:跨校教師賦能系統計畫

在晶豪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自 2022 年起,由學思達團隊自然領域謝彩凡老師與社會領域沙寶鳳老師,分別帶領樟湖、峨眉、三民、坪林四所國中共 9 位社會科教師與 7 位自然科教師,以及光榮、樟湖的 2 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加入學科共備社群。透過 觀議課、共備等活動,教師能分享經驗及提升教學能力。計劃合作已來到第二學年,目前已完成超過 100 份學思達社會科和自然科講義,隨著逐步將學思達教材運用在課堂中,教師們皆感受到一份好用的講義是如何在課堂中帶領學生產生有效學習,而共備團隊將繼續發展更完整的講義資源,為鄉村教師們提升教學成效並減輕備課負擔。

KIST x 麥肯錫團隊 (McKinsey & Company):學校生態系統專案

繼 2022 年連結麥肯錫團隊共同合作開發「非認知能力發展平台3」後,希望能持續合作,加速拓展教育影響力,因此在 2023 年 9 月開始「Powered by McKinsey 學校生態系統」專案,期待可以重塑與試驗新的學校運作模式,並建立新的專題與探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模式以發展學生問題解決和非認知核心能力。

在重塑學校運作模式方面,與拯民國小合作嘗試了多種項目,包含「課程中心」以低年級國語為主,開發教材模組與指引、教材,每週節省新進老師高達 20 小時的備課時間;透過「老師職涯發展途徑」和「行政工作範本與流程優化」,讓老師了解 KIST 聯盟不同專業發展路徑與角色影響力,並依照個人期待發展面向,連結聯盟資源並提升對應能力,讓老師有更健康幸福的發展。

而 PBL 教學模式發展則與三民國小種子教師合作開發 PBL 教材指南與資源庫,搭配種子教師的 PBL 課程設計架構,輔助其他老師準備與執行 PBL 課程教學。另外也參考「深度學習」概念逐步開發 6C4 評量,讓學生與老師可以評估學生在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的學習成效。

在專案過程中,麥肯錫團隊運用策略規劃、專案管理和資源優化方面的專業能力支持 KIST 推動教育創新。未來也將開始規劃如何將這些方案擴大規模與影響範圍,成為新的教育燈塔案例。

3 非認知能力發展平台由教育創新合作社 Education CoLab 的三個組織 —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以及誠致教育基金會連結麥肯錫共同開發,旨在透過行為指標紀錄,協助老師以多元角度記錄、檢視、彙整學生的非認知能力學習成長歷程;期待平台能成為親師生溝通的工具,創造更多與孩子的對話。

46C:來自深度學習中的六個全球素養,包含品格(Character)、公民素養(Citizenship)、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s)、創造力(Creativity)與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KIST x 中華電信:數位賦能生態系專案

2022 年中華電信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動「數位賦能生態系」,協助樟湖生態國中小及峨眉國中進行跨校共備、共課,讓兩校得以共享教學資源,解決專業課目師資匱乏的困境。2023 年,隨著共課模式成熟,坪林實中亦加入共課行列,與樟湖生態國中小、峨眉國中進行自然與綜合的跨領域共課,同時,也逐步完善 11 所 KIST 學校之網路品質優化,更為學校打造數位互動會議室,提升遠端行政會議的效能。未來,將持續透過網路串連各地的鄉村小校,讓教學能突破場域限制,創造更多不同學科領域或校本課程的資源交流。

KIST x 扶輪社:全球 STEAM 教育啟蒙計畫

自 2022 年起,扶輪社啟動「全球 STEAM 教育啟蒙計畫」,以支持樟湖生態中小學、拯民國小與三民國小,後續更邀請桃源國小、三民國中、光榮國小及仙草實小加入計畫,以系統性教師支持活動與學生學習教材導入 STEAM 課程,搭配 108 課綱素養導向的學習,培養偏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開發其天賦。

在系統性教師支持活動中,計畫提供豐富的師資資源和專業指導,有效提升 7 間學校共 13 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品質,影響了超過 250 位學生,使用超過 4500 份的 STEAM 教材。對學生來說,STEAM 教材讓學生從科學實驗中刻意練習觀察、紀錄,並思考原理,深化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加入時事元素及探究任務,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在計劃中進行的前測及後測成效評估上,超過七成的學生表示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是正面的,也有八成學生認為在自然科學中學到許多有趣的事。

2023 年 12 月在樟湖生態國中小舉行計畫的期末成果發表會,計畫教師及學生們與扶輪社夥伴分享計畫中的學習成果,更展現如何運用 STEAM 教材結合 PBL 教學,為當地咖啡產業帶來全新提案。期待未來能持續將 STEAM 教材推廣至更多鄉村學校,為學生、老師帶來正向影響,創造更多教育上的改變發生。

KIST x 緯創 x MEandMine:小海狸助學計畫

2022 年 MEandMine 發起「小海狸永續助學計畫」,以「公益金三角」模型連結企業 ESG 捐款與 NPO 共同推動偏鄉教育平權,實踐社企使命。在緯創人文基金會的支持下,2022 年三民國小、拯民國小、樟湖生態國中小、光榮國小、仙草實小、富田國小首先導入 MEandMine 教材,用孩子最能懂的語言與方法,帶孩子從具象到抽象,建立全面的 SEL(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交與情緒學習基礎。

2023 年桃源國小及老梅實小也加入計畫行列,至此共有 174 位學生受惠,使用近 600 份教材。同時,今年度更搭配「非認知能力發展平台」進行 SEL 量測,不同主題教材皆有對應不同的 SEL 核心能力5,老師得以透過課堂記錄孩子行為指標,將資料數位化後,觀察孩子的非認知能力成長。

搭配 MEandMine 提供的教材操作教學與學習單,有效減少老師備課壓力。從學生的回饋紀錄中,也看得出學生對教材的喜愛以及課堂的期待。「學生超喜歡的,每週都在問可不可以把教材帶回家了。」、「由於教材遊戲簡單易懂並充滿趣味性,讓學生願意不斷試誤,在遊戲中鍛鍊成長性思維。」…是來自使用教材的老師們在課程中的觀察與回饋,期待「小海狸永續助學計畫」能持續在學校推行,讓學生透過「抽象概念具體化」的 MEandMine 教材,有效提升 SEL 核心能力。

5SEL 五大核心能力為:自我意識、社會意識、自我管理、關係技能、負責任的決策,希望培養學生理解情緒,正向回應與善待他人,以及有效解決問題衝突等能力。

KIST 新星師培(K : star):讓偏鄉繁星點點,照亮教育黑夜

在台灣有 1/3 以上的國中小為百人以下規模的小校。小校老師除了身兼數職,還需要接應許多低學習成就的孩子,而我們從 KIST 學校的經驗中發現,老師需先安頓自我才能接住孩子,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後,才得以透過教學ㄒ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KIST 聯盟對外師培計畫 KIST 新星師培(以下簡稱 K : star),以 KIST 學校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統合成三至四個月的培訓,期待計畫除了幫助鄉村小校教師賦能,也能匯聚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為台灣鄉村教育發揮影響力。

第一屆 K : star 計畫有六堂課程,從老師的自我覺察開始,進一步到教室中的關係與互動、非暴力溝通術以及教室文化的建立。除了課程,計畫中也安排參訪拯民國小,透過實際到班觀議課、了解 KIST 課堂的師生樣貌。計畫期間,學員會搭配一位 KIST 聯盟 Mentor 以協助解決好奇與困難,並透過 Mentor 分享自身經驗,給予學員不同視角的想像。

計畫最後的「品格營」教學演練以情緒覺察為主題,讓學員發展 SEL 教案,帶領學生練習辨別和調控自己的情緒。藉由小組夥伴彼此激盪想法,學員得以共創理想的教室文化,並將成果帶回各自的教學現場實踐。最終,我們期許這些 K : star 學員能如星星一般,帶著計畫所學,照亮鄉村小校每一位孩子的天空,一同給予孩子們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

KIST 學校領導人躍昇計畫(LEAP):從領導自我,再到領導他人、領導變革

台灣鄉村小校除了學校人力資源吃緊的問題外,最常見的學校裁併問題更牽連影響鄉村學生受教權、教師生計、社區發展等多重面向。誠致相信「推動學校轉型」是協助鄉村小校重拾活力,甚至穩定當地發展的重要路徑,而學校領導人則是轉型過程的關鍵腳色,而 LEAP 計畫便期待透過三至四個月的培訓,提供公立國中小學校領導人系統性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第一屆 LEAP 計畫設計七堂課程,從認識領導理論與轉型領導力,再透過了解「善意溝通」的技巧,讓領導人以日常溝通形塑正向協作的學校文化。接著切入校務運營上的四大主軸:領導變革、驅動成果、發展人才與領導學習,除了學習核心思維與關鍵技能,更透過各種個案練習,以及 KIST 學校校長進行經驗交流,協助學員理解案例、串連自身校務經驗,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行動方案。

LEAP 也安排學員參訪三民國中。除了觀課外,更以三民國中轉型時校內遭遇的衝突情境為題,讓學員設身處地的聆聽各方角色的想法,並嘗試擬定解決方案與學校經營策略,練習所有領導人生涯中都無可避免的課題 —— 衝突管理。

學員表示在計畫中最大的收穫是能與同在鄉村小校環境中奮鬥的教育領導人互相交流、扶持。期許第一屆 LEAP 學員能帶著計畫所學,持續領導自己、領導他人、領導變革,與師生打造更優質的鄉村學校。

KIST : H:教育合夥人的幸福感共創工程

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家庭教育更是影響孩子甚深。在 KIST 高比例的弱勢家庭中,經濟挑戰、不知教育如何著手、不善經營親子關係等,都是讓家庭教育難以發揮效果的因素。即使學校期待與家長創造連結,但家長仍難以親近學校、產生有效的親師溝通。

KIST : H 計畫以家長經營與賦能為主軸,H 包含了 Home、Hope、Happiness,並選擇 EDI(Equity 公平、Diversity 多元、Inclusion 包容)與幸福(Happiness)作為 KIST : H 計畫的核心價值,正是回應 KIST 學校在教育現場看見的家長特質。

為了協助學校在教學之餘能與家長一同共學,KIST : H 設計了「給學校的家長共好經營寶典」,配合學校的特殊活動時程,如開學、學習自轉日…,讓親師關係從學校活動開始建立。同時也規劃「新手老師的親師生存攻略」,整合長期累計的親師合作經驗,讓新手老師能快速建立與家長的關係,成為共同為孩子教育努力的夥伴。

KIST : H 也籌辦家長賦能課程,讓家長學習使用非暴力溝通、SEL 技巧、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等技巧,建立良好的親子對話模式,並透過社群平台串連跨校家長,打造一個 KIST 聯盟學校與家長們共學共榮的平台。我們用 KIST 對老師的期待和支持,對孩子的開放和包容,來與家長一起學習。期許在親師共教養的過程中,協助孩子也協助自己找到幸福人生的實踐可能。

美國 KIPP 學校及 HTH 學校參訪交流

2023 年 4 月,26 位 KIST 學校夥伴前往位於美國休士頓的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進行參訪,以「教學實踐」、「教材發展」、「系統營運」與「領導力發展」為主軸,進行深度的交流及現場體驗。如何把多間鄉村學校集結起來,秉持共同的理念,並發展通用的教學模組,是本次參訪之旅的重要學習項目。

在 KIPP 學校中,看見 KIPP 以核心價值作為學校共同語言,其也代表著團隊夥伴對組織的共識。教學方面,KIPP 透過學術成就團隊進行數據分析、評估,協助校長與老師們進行學習數據驅動的決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增強學生的體驗。而 KIPP 期待老師能進行「嚴謹的教學」,包含從課前準備,到教學時進行 SEAMS 循環1,教學後透過教學教練進行回饋循環,持續提升老師教學嚴謹度。教師研習方面,KIPP 使用「70/20/10 學習法則2」,強化現場實務學習及社群運作,並搭配教學教練回饋循環,讓老師完成每次「嚴謹的教學」。

2023 年 10 月,來自 KIST、TFT、均一、研華等 4 個組織的 37 位夥伴再次前往美國 HTH(High Tech High)學校及 KIPP 學校進行參訪交流,除了讓不同的夥伴看見這兩種體系的學校文化,亦期待針對 HTH 學校如何設計 PBL 課程,以及 KIPP 學校如何為老師、孩子打造友善且高效能的學習場域,能有更深入的體驗與探究。

HTH 學校課程以 PBL 為主,重視跨領域能力培養,學科只有讀寫、數學、社會、科學。HTH 重視學生學習歷程與產出展示,學校中的所有空間,都是學生專案產出歷程的各種作品,從微觀的學習單書寫,到全班共創的作品展現,串聯著學科核心概念、引導專題與學習發展的核心問題,與學生應具備 6 項能力: 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互動溝通、自我指引學習、專業知識理解、團隊合作與學術思維。

而 KIPP 學校的學生主要是相對弱勢的孩子,學校的目標在於提升孩子的基本學力,期待孩子能夠有上大學的選擇權。為了有效能的建立基本能力,KIPP 各學校使用統一教材,教材包含:教師手冊、教學指引、學習單、課程入場卷及出場卷,且因為有統一規劃好的入、出場卷,則在「數據驅動教學(Data-Driven Instruction, DDI)」的部分就可以很容易且明確的追蹤到每一位學生哪裡沒學好,並進行策略性重教。

從兩種體系的學校系統中,KIST 梳理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並已在 K Camp、共識營、學期增能研習中落地執行。同時,透過成立 KIST 教育發展中心,發展有效協助鄉村學校的教學方法及工具,加速系統化與影響力的擴散。

1SEAMS 教學循環為:標記學習目標 Stamp Objective、範例腳本 Exemplar Scripting、批判思考 Agree to Critical Discourse、策略性監控 Monitor Strategically、策略性重教 Strategic Reteach。

270/20/10 學習法則:學習的累積 70% 來自工作場域, 20% 來自同儕社群,10% 來自課堂中的理論與方法

啟動教育創新的發動機 —— 教育發展中心

自 2023 年 4 月自美國 KIPP 學校參訪交流中,看見 KIPP 學校在教學實踐、人才培育、教材發展等領域的理論方法及成功案例。這些經驗,不僅能作為優化「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依據,亦是推動「嚴謹教學」的關鍵方法論。因此,KIST 教育發展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EDC)正式成立,期待本中心能將美國 KIPP 學校及 KIST 的教學方法做系統性整合,創造出嶄新的教學模式,推動臺灣鄉村教育改革。

KIST 教育發展中心的重要專案為:

  • 教學資源開發:針對非認知能力、專題與探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嚴謹教學方法進行進行課程、教材教法設計與導入。

  • KIST 教師賦能:協助 KIST 教師及學校領導人能力發展,並提供支持與輔導機制。

  • 鄉村教育人才培育:透過「KIST 新星師培(K : star)計畫」培育鄉村教育人才;以「KIST 學校領導人躍昇計畫」協助鄉村學校提升領導效能。

  • 教育合夥人經營:建立 KIST 學校親師合作模式,發展社區「同村共教養」的行動參與方法。

目前 KIST 教育發展中心共有 8 位夥伴,其包含三民國中林國源校長,以及多位曾任教於 KIST 學校的老師。未來,KIST 教育發展中心將持續整合 KIST 教學資源與方法,讓所有認同 KIST 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得到強而有力的支持資源,進而在各個教育舞台上,產生正面的教育影響力。

影響 Impact

誠致以 KIST 創新教育模式,在鄉村教育上創造多元面向的影響力,以下為 2023 年關鍵影響面向:

為鄉村小校教師提供系統性支持,改善小校老師於孤島中奮戰的困境

為了接應更多鄉村小校老師,今年度,KIST 聯盟的對外師培計畫「KIST 新星師培(以下簡稱 K : star)」正式啟動,從鄉村老師的需求出發,結合 KIST 學校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透過工作坊、KIST 學校參訪、教學演練,搭配 KIST 聯盟的 Mentor 輔導,發展出三至四個月的系列培訓課程。第一屆 K : star 號招了 20 位非 KIST 學校的鄉村國小老師一同加入,計畫結束後,八成以上學員對於 K : star 計畫的關鍵字聯想皆提到「溫暖」、「支持」、「夥伴」這幾個詞彙。以下係第一屆 K : s tar 學員量化與質化回饋:

這學期我在 K : star 師培中,除了紮實、豐富又實用的課程,我還獲得了一群溫柔又勇敢的夥伴。因著不同面向的在意和熱情,我們一起踏上了這條路,這學期幾次在思考帶領孩子的方式遇到瓶頸,在群組和同組的夥伴討論,與 Mentor 的對談,給我不僅有不同的思考和方法,更多的是像家人般的溫暖支持。

 —— 第一屆 K : star 學員

同時,KIST 聯盟也舉辦了 6 場主題工作坊,綜合教學現場經常碰到的教學難題,邀請對 KIST 教學方法有興趣的夥伴一同參與討論與實作。在 261 參與人次當中,對於「能將所學內容帶回學校實際運用」,學員平均滿意度達 4.1 分(滿分 5 分)。

我是非 KIST 體制的教師,對於 KIST 有太多的好奇與想像,真的很喜歡有這樣的機會,讓不太理解 KIST 的教師在沒有壓力下認識這麼棒的團隊與討論模式,謝謝你們!

 —— 工作坊學員

為鄉村小校教師提供系統性支持,改善小校老師於孤島中奮戰的困境

「推動學校轉型」是台灣鄉村小校得以持續運作的最佳解法,今年度 KIST 聯盟發起「KIST 學校領導人躍昇計畫(Leaders in Education : Aspiration/ Activating / Accelerating Program,以下簡稱 LEAP)」培育更多具有高成長期待、改變動能與轉型執行力的學校領導人。第一屆 LEAP 計畫共有 26 位學員,其身份背景為來自 20 所不同學校的校長與主任,計畫結束後,七成學員提及在 LEAP 計畫收穫最多的是提升「換位思考」、「團隊協作」、「專案管理」的能力。以下係第一屆 LEAP 學員量化與質化回饋:

我原本以為領導變革是引進一套創新的策略方法,有效改革傳統教學現場的經營模式,現在我認為是要深入當地脈絡與情境,在眾多複雜問題中,釐清問題的解決的優先次序,找尋階段性的最佳解,同步發展「人」推動改進「事」,我承諾要練習解讀場域、目標、長頸鹿的耳朵的溝通。

 —— 第一屆 LEAP 學員

聯合多元領域關係人,共同投入翻轉鄉村教育的行列

「實習生」與「志工」是誠致讓大專院校學生參與鄉村教育議題的重要媒介。因應需求,共招募 11 位實習生、60 位志工,而在計畫結束的回饋中,夥伴「對鄉村教學現場有更多了解」的平均滿意度達 4.5 分(滿分 5 分)。

在學伴計畫前可能教育對於我來說偏抽象,所以很高興自己能在這個計畫的過程中更了解認識教育的原貌,也確立了自己想繼續前往教育這條路的決心。

 —— 111-2 學期學伴志工

整理許多學校資料與協辦教師研習後,更加好奇基金會如何協助學校辦理實驗教育,以及KIST 學校與一般學校的差異。參訪完 KIST 學校後,除了看見方法實踐過程,最大收穫是更確認自己未來想當 KIST 學校的老師。

 —— 111-2 學期實習生

外部合作方面, 今年度持續與美國 HTH(High Tech High)學校及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進行交流學習,以及透過晶豪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支持與學思達基金會合作開發符合 KIST 學校學生需求的教材,並和臺師大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合力研究如何透過學術分析優化教學策略。同時,也積極與社會企業與團體進行跨域合作,包含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進行偏鄉教改調查,與麥肯錫團隊一同重塑學校運作模式與建立專題與探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模式,串連中華電信進行鄉村數位賦能,透過扶輪社支持導入 STEAM 課程教材校,透過緯創人文基金會支持導入 MEandMine SEL 課程教材。誠致持續發展多元面向的專案合作,期望聯合公私部門的資源,讓更多社會力量得以投入鄉村教育中。

成果 Outcome

第三部分,則是呈現「數量產出」所代表的「內涵質量」與「運營成果」。儘管教育成果的面向多元,對照我們的改變理論,以下我們將從多個學生能力發展面向、教師的來源與參與度、與聯盟體系的外溢成果三個角度,呈現我們 2023 年的關鍵運營成果:

學生認知與非認知能力

* 以下數據不包含光榮國小

KIST 聯盟學校強調「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的教育理念,兼顧學習力與非認知能力的成長,讓孩子具備「走出家鄉的能力、走回家鄉的品格」。以下係統計 KIST 學校共同關切的能力檢測項目的結果與跨年比較:

》KIST 聯盟學校 111 學年度至 112 學年 識字量檢測達標率

(檢測系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識字量檢測系統)

國小為發展識字能力的重要階段,透過累積識字量,進 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嘗試透過不同的學習輔助工 具,孩子提升識字量,也藉由識字量檢測協助老師更了 解孩子的學習程度,進而調整教學內容。

* 為 112 學年度施測學生人數,桃源國小一年級學生未參與測驗,因此不納入其中。
* 112 學年度各年級達標率可對標 111 學年度前一年級,例如 112 學年度二年級達標率可對標 111 學年度一年級,探討同群學生之變動狀況。

》KIST 聯盟學校 111 學年至 112 學年 學習扶助成長測驗年級通過率

(檢測辦理:教育部)

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測驗於每年 5 月舉辦,該年 12 月再針對未通過測驗之學生施測成長測驗。基金會定期追蹤測驗結果,並與 KIST 學校討論如何因應,持續提升孩子學習力。

* 為 112 學年度施測學生人數。
* 112 學年度各年級通過率可對標 111 學年度前一年級,例如 112 學年度三年級通過率可對標 111 學年度二年級,探討同群學生之變動狀況

》KIST 聯盟學校 國中教育會考

(檢測辦理:教育部)

國中教育會考不同於以往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以 3 等級呈現成績,試題方向也轉變為需要統合知識、問題解決等素養導向的題型。鄉村小校因師資異動率高、學生背景差異 大,會考成績 C 比例普遍為全國平均兩倍,樟湖生態國中小、三民國中、峨眉國中及坪林實中會考成績各有消長,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協助孩子補強弱勢學科,幫助孩子持續成長,是 KIST 聯盟的首要目標之一。

》KIST 聯盟學校 111 學年度至 112 學年 非認知能力檢測

(檢測辦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

面對鄉村學校孩子的學習動機相對低落、學習穩定性較低,KIST 學校重視孩子非認知能力發展,期待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因此,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合作,111 學年開始透過執行功能與社會情緒學習兩項檢測數據,追蹤孩子非認知能力,讓老師得以評估孩子非認知能力發展狀態,規劃有效的學習計畫。

* 為當學年受測人數

執行功能檢測 PR 值

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EF)是大腦負責高階認知過程的能力,與孩子學習效能、學科成績有高度正相關。老師可以透過課堂教學或是日常互動,幫助孩子重複練習執行功能之技巧,最終讓孩子得以進行自主學習。

PR 值(百分等級):將該次所有受測者量尺總分排序後,依照人數均分成一百等分,該受測者大約會落在第幾個等分中。本檢測中,PR 值越高,表示孩子各項能力在全國 EF 檢測成績常模等級中越高。

社會情緒學習分數

KIST 認為社交情緒學習是品格力推動的催化劑,SEL 五大核心能力為:自我意識、社會意識、自我管理、關係技能、負責任的決策,希望培養學生理解情緒,正向回應與善待他人,以及有效解決問題衝突等能力。

學校師資發展

》KIST 教師聯合招募

教師的質量與穩定度,是鄉村學校能提供優質教育的根本條件。由於偏遠地區的學校每年都要面對動輒四五成的流動率,為解決共同困境,基金會遂統一辦理教師聯合招募,透過線上年度說明會,吸引對教育轉型有興趣的潛力教師報名甄選,逐漸能減緩小校招聘教師的壓力。

* 因應 112 學年老梅實小加入以及拯民國小增班

》KIST 聯盟教師續任率
》KIST 教師 Eng agement Sur vey

針對全體 KIST 教師進行工作現況及滿意程度調查,藉此評估聯盟至今的運作效益,以及未來可提升方向。為了更理解大家的想法,112 學年問卷改採 4 分量表後,取消「普通」中間值選項,更能聽到真實回饋,同意與非常同意人數比例相較去年有所增加,惟整體滿意度分數些微下降,KIST 聯盟將與全 KIST 學校校長共同討論,期待創造好的解方提升教師滿意度。

聯盟體系之外溢影響

三民國小、拯民國小、樟湖生態國中小、峨眉國中、富田國小入選 「2023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 100 —— 研華 A CT×PBL 計畫 」

由《親子天下》舉辦的教育創新 100, 今年以「向真實世界學習」為主軸,徵求在教學現場推動 PBL 及 SDGs 的教案和活動,分享自身經驗,同時激發彼此串連、互動與合作的能量,讓孩子跳脫教科書框架,在操作中學習合作、解決問題,成就更多的未來人才。

在 347 組報名團隊中,共選出 100 組團隊入圍,更有 30 組可獲得研華文教基金會參與、支持,共同合作的企業特別獎「研華 ACT×PBL 計畫」,其中 KIST 三民國小、拯民國小、樟湖生態國中小、峨眉國中、富田國小入選此獎項殊榮,期待有更多的經驗交流機會,協助教育工作者們探索 PBL 專題式教學的無限可能,為孩子培養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

媒體報導

產出 Output

第二部分,則是呈現我們投入資源的直接產出,分別從「學校」、「教師」、「教材」三個面向說明:

聯盟與學校運營

教師發展

教材產出

投入 Input

第一部分,簡要呈現誠致在 2023 年裡,投入11 所 KIST 學校、教師、學生發展的經費與人力:

北部地區

KIST:老梅實小

新北市石門區 /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 贊助

KIST:老梅實小鄰近臺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讓孩子們建立正向價值、勇於追求夢想,是老梅所有老師們的共同使命!

校長|涂志賢
主任|江凱繽、許慧燕、蔡信義
組長|林念臻、林駿宏
教師|王韻婷、江佩潔、吳宣蓉、邱育淇、洪青妃、張琬婷、陳建宇、陳美怡、華千慧、黃沁琳、葉貴英、黎淑芬、鍾曉芬
幼兒園主任| 劉子瑜
幼兒園教師| 張凱婷、許淨茹、楊麗玉
護理師|詹美娟
主計|陳建智
人事|許惠真
行政人員|陳亭廷
工友|邱金釵
廚工|許碧玉、潘月嬌

KIST:坪林實中

新北市坪林區 /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 贊助

坪林實中為一所發展全人關懷及品格力的學校,以關懷理論為教育的核心,延伸出四項發展課程:關懷知識、關懷自然、關懷人我以及關懷社會, 期盼學生找到學習的熱情,鼓勵孩子關懷他人與環境,並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校長|歐志華
主任|林學正、陳永昌、陳思緣、游秀雯
組長|李尚霖、李昱萱、林庭安、高珮馨、莊雅予、 許筑瑋、陳曼玲、慶宜蓁、蔡慶沺、鍾雅鵬
教師|仇德真、田盈挺、林中一、林璫、陳宛君、 陳怡心、陳筱婷
幼兒園主任|陳玟菁
幼兒園教師|許睿芮、蔡艾玲、羅玉安
護理師|林思妏
主計|周漱朋
人事|陳東
行政人員|陳秋香
警衛|陳枝長、黃世忠
工友|黃雅潔

KIST:峨眉國中

新竹縣峨眉鄉 / 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贊助

峨眉國中位於享譽世界的美人茶故鄉,學校以在地優勢文化與品格發展,點燃學習熱情,用全校力量陪伴孩子成長,涵育生命續航力。

校長|陳姿利
主任|江允齊、余興劼、曾秋芬
組長|劉韻綺、鄧承平、羅珮雲
教師|李淳臻、邱瀞儀、許瓊方、郭芳瑄、陳郁仁、 劉靜霓
護理師|彭璟莉
會計主任|張淇惠
幹事|黃鈺倫
行政人員|林思妤
工友|陳秀琴
廚工|葉秀英
警衛|羅仁圻

中部地區

KIST:拯民國小

雲林縣虎尾鎮 / 財團法人文曄教育基金會 贊助

親師生共創的品格學校,我們以品格連結家長與社區,打造不平凡的下一代,創造不一樣的教學風景。

校長|林郁杏
主任|林宜諴、連孝軒
組長|林千又、葉珈㚬
教師|江芸姍、李科賢、沈育如、林宜靜、林昱瑋、 林玳羽、林詩穎、邱于玲、邱星、胡柏瑞、 陳安怡、陳芳妤、陳鈺蓁、曾瑞峮、顏妏芯
護理師|曾心瑜
幹事|陳庭鈺
工友|周勝通
廚工| 曾月雪

KIST:樟湖生態國中小

雲林縣古坑鄉 /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贊助

從雲霧繚繞、景若仙境的小山頭出發,透過單車壯遊、攀登百岳的挑戰,走向台灣的山和海。孩子們在四季課程的挑戰中淬煉品格,再深入生態的過程裡激發對土地的熱 愛。我們在自然中學習,也在課室內透過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的知識力和品格力。

校長|陳清圳
主任|沈筱蕾、洪珮甄、陳靜淑、戴慧茹
組長|江佩容、吳永冬、李昱岑、周政翰、黃國正、詹一明、趙翔宇
國中部教師|王靖玟、江如翔、余忻妍、吳欣芳、 李元亨、林宥芊、邱韻穎、許璦瑋、 陳恆毅、陳綺華、陳慧心、楊筑鈞、 劉子寧
國小部教師|吳孟真、李盈萱、沈小非、柯柏丞、 洪鼎雅、張馨方、許佳絢、陳穎萱、 黃柏凱、黃馨誼、楊舒涵、劉倖佑、 蔡綺珮
護理師|戴珮珊
專案經理人|陳家雯
主計|陳俊廷
人事|呂文斌
事務組長/幹事|方俊育、陳博瑜
出納組長|沈容鈞
住宿生輔導員|浦信宏、梁玉燕、費天玲
工友|蔡慧珠

南部地區

KIST:光榮國小

嘉義縣義竹鄉 / 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贊助

光榮國小期待成為一座能滋養你我發光的基地,讓這裡的每一個生命,都能得到成長所需的養分、學會與自己及世界相處、擁抱獨特的天賦,在人生旅途中蘊出堅穩自信的光。

* 嘉義縣光榮國小由林業生基金會承接經營,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轉型協助、入校輔導與教師培訓支持。本報告呈現之相關數據,以 KIST 聯盟學校做統計,除非特別註明,數據皆包含光榮國小。

校長|宋婉榕
主任|柳憶柔、湯燕箏
組長|詹凱勲、鄭琇錚
教師|王寶莉、李幸儒、陳美儀、彭郁家、黃芷萱、 劉佳昀、劉宗宜、蔡金縈、鄧美齡
幼兒園教師|林慧閔、林曉慧、陳若尹
護理師|翁秀玲
幹事|白綾綉
工友|劉善德
廚工|卓鳳霙

KIST:仙草實小暨關嶺分校

台南市白河區 / 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贊助

善用資源,創造機會。課程發展與學校經營,朝向品牌化與在地光榮感前進,期許帶給孩子有希望的未來,而仙草實驗小學將是最有力的示範。

校長|李志軒
主任|洪琪琇、莊月里、蔡和憲
組長|張淑雲、黃介民、黃書瑢
教師|吳佩諭、李怡嫻、沈晏竹、范可欣、馬毓君、 莊淑惠、陳冠伶、陳昭盛、黃淑惠、黃頓協、 劉芝均、薛文德、顏美金、羅佳妮
鐘點教師|王文郁、林瑩騏、邱文雅、連証琳、 郭衣琳、黃柔溦、詹淑萍
幼兒園主任|吳麗美
幼兒園教師|林寶琦、謝秀媛
人事主任|黃舒柔
會計主任|蔡依珊
幹事|葉雅焦
護理師|呂靜芬、李郁真
行政助理|王柏諺

KIST:富田國小

屏東縣內埔鄉 / 公益信託葉慈社會福利基金 贊助

富田國⼩以豐厚學養為基底,放諸生活實踐;鍛鍊成就品格,打造具成長心態與⾼動能的團隊;以在地文化為底蘊,實踐世界公⺠思維與⾏動。在學習力、品格力、文化力的交織滋養之下,富足⼀畝心田。Enrich your life.Fulfill your heart.

校長|盧亭妤
主任|林珊如、徐憶屏、葉家甄
組長|范曉珊、張慈欣、陳映蓉
教師|王劭葳、李佳晟、陳姿諭、黃子育、鄭栢元、 黎芷晴、薛崇仁、羅令婕
外師 │ Veronica Magay
護理師|蔡靜怡
幹事|盧美仁

東部地區

KIST:三民國小

花蓮縣玉里鎮 / 虞彪 / 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贊助

三民國小以孩子為中心,打造個人化學習舞台,培養孩子團隊合作、獨立自主的態度與能力,期許孩子能做出為自己負責任的決定。

校長|柯君翰
主任|林愷庭、羅錦馨
組長|江哲緯、鄭雄仁
教師|李庭嘉、施于邡、范宜云、徐向良、陳玟伶、 陳品竹、陳素惠、黃唯銘、楊顓綸
鐘點教師|蘇鈺婷
幼兒園主任|羅嘉彗
幼兒園教師|林曼真、戴千惠
護理師|王甄鈺
幹事|陳靜文

KIST:三民國中

花蓮縣玉里鎮 / 誠達集團 贊助

深刻思考傳統主流文化對卓越的定義,從師與生、師與師的對話和微時刻裡,真誠連結自我與他人,共創一個珍愛自己、友善他者的學習天地,欣賞彼此所渴望與實踐的成就。

校長|林國源
主任|巫念涵、洪辰、張依庭
組長|王瑱鴻、林泰安、林國楨、潘恩勤、楊承懿
教師|何孝元、吳虹瑾、林韋伶、施國成、施福隆、 柯惠玲、高啟翔、張文明、陳昱澐、賴柔均、 劉世銘
護理師兼午餐秘書|陳勉君
主計|陳虹嫈
會計佐理員|徐佳薇
文書組長|李雯佩
出納組長|溫碧雲
住宿生輔導員|周慶雲(兼人事管理員)、蕭育杰
運動教練|汪天祥、張志強、詹依燃
約用人員|黃士翔
司機|廖國輝
值勤人員|翁竹和

KIST:桃源國小

台東縣延平鄉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

坐落於台東近郊的世外桃源,享有豐厚的原民文化。在這裡,桃源國小以文化相關教育,讓孩子具備走出部落的能力,走回部落的品格。

校長|劉冠緯
主任|馮振芬、蕭德昌
組長|金凡、陳尊鈺
教師|王淑儀、何至柔、林幸慧、林怡如、侯智輝、 孫雅琴、馬賀、陳偲涵
幼兒園主任|邱賴奏方
幼兒園教師|余語宣、邱毓晴
護理師|王政國
主計主任|蔡銘峰
人事主任|胡嫦娥
幹事|邱定元
行政人員|劉芳儀
棒球教練|陽豐隆

誠致教育基金會

誠致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誠致)自 2015 年起 多次率團到美國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學校取經, 深受其針對弱勢族群學習的教育模式與成效所啟發,遂於 2017 年透過申請三所公辦民營學校,開始建立 KIST (KIPP-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 實驗學校, 一方面引入 KIPP「努力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 )」、學力與品格兼具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融入台灣鄉村與小校特性,將 KIPP 卓越教學架構及相關文件、書籍, 整理、萃取並在地化整理出 KIST 的教學模式, 同時納入其他必要的教學特色(如文化力、社會情緒學習與專題探究式學習等),發展出可協助台灣鄉村學校轉型的教育模式與內涵。

具體來說,KIST 的改變理論係以「提供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為願景,透過賦能老師的教學力成長、學校領導人的轉型領導力發展, 以及社區與家長的教育參與,有效協助學生適性發展素養與福祉創造能力,再以跨校協作與系統化的努力,建構 One-KIST 的學校聯盟,逐步產生系統改變的影響力(參見下圖改變理論)。

》KIST 體系改變理論 2.1

2023 年我們透過兩趟海外參訪,帶領超過 60 位 KIST 學校教師、領導人與教學顧問以及外部教育合夥人赴美取經,針對 KIPP 的嚴謹教學與教師發展支持系統等,汲取更為深入的經驗,帶回更多相關工具與可參考的資源。同時,我們亦二度參訪美國以專題式學習(PBL)為核心所著名的 High-Tech High 學校,透過更貼近的觀議課、Project Unpakcing 分享以及小組討論,深入掌握 PBL 在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能感的方法與心法。藉由不同類型與風格學校的系統取經,深化了參訪學員們對於教育創新的體悟與發想,回國後則透過 KIST 大型聯盟研習活動分享,正逐步轉化為可落地實踐的教學策略與技巧。

KIST 致力於共創與共塑 KIST 核心價值與文化以及聯盟體系基礎優化,期待能穩定的兼顧量變與質變,持續發揮更大的打群架力量,擴大教育影響力以協助更多鄉村小校共好,更優質公平教育能夠早日到來!

組織架構

第五屆董事

自 2022/11/12 至 2026/11/12(以姓名筆畫排序)

董事長 李吉仁|臺大國際企業學系名譽教授、活水三影響力投資公司董事長
董事/創辦人 方新舟|曾任 誠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董事長
董事 于曰江|誠達集團 董事長
董事 吳必然|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 合夥人暨顧問
董事 吳清鏞|曾任 宜蘭縣教育處 處長
董事 唐傳義|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董事長
董事 梁立省|曾任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董事 陳超明|致理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董事 陳佩英|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教授
董事 曾世杰|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教授
董事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創辦人暨董事長

執行團隊

董事長 李吉仁|臺大國際企業學系名譽教授、活水三影響力投資公司董事長
董事/創辦人 方新舟|曾任 誠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董事長
執行長 吳明柱|曾任 宜蘭縣政府國教輔導團 課程督學
副執行長 劉又甄|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組織發展組專案經理
專案經理 何芷瑄|曾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組長
專員 張維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與社會所研究生
專員 郭亭妤|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學士
專員 陳鈺云|曾任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補助推動實驗教育業務
專員 黃偉傑|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第七屆計畫教師
專員 蔡曜陽|曾任 高雄市立中山高中 地球科學教師
專員 蘇子淵|曾任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國際志工部專員
專案教師 胡茵|曾任 雲林縣拯民國小 學習發展處主任
專案教師 陳珮樺|曾任 雲林縣拯民國小 學習發展處主任
兼職專員 郭庭瑋|國立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所研究生
兼職專員 陳映蓉|曾任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財務組組長
兼職專員 陳穎俐|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 EMBA 辦公室 企劃組組長
兼職專員 傅婉貞|曾任 Google 台灣 廣告業務經理
兼職專員 蔡璨霙|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影響力發展助理
兼職專案教師 王文郁|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第八屆計畫教師
兼職專案教師 宋亭緻|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教學領導力督導/第三屆計畫教師
兼職專案教師 郭馥萱|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第七屆計畫教師
兼職專案教師 劉欣芷|曾任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第八屆計畫教師

專業顧問

顧問 方琇媚|國際蒙特梭利教育協會 理事長
顧問 曲智鑛|陶璽工作室創辦人 無界塾副塾長
顧問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兼執行長
顧問 呂慧玲|曾任 臺北市立大安幼兒園 園長
顧問 余芸湘|6-12 歲蒙特梭利教學 資深講師
顧問 林妍希|TFT 董事暨 School 28 共同發起人
顧問 林玉芳|Big Byte Education 創辦人
顧問 周美蓉|曾任 彰化縣忠孝國小 教務主任
顧問 陳明|金馬獎、金穗獎導演
顧問 陳素志|曾任 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學 國小部主任
顧問 陳麗如|曾任 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 協理
顧問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創辦人暨董事長
顧問 簡菲莉|曾任 宜蘭縣教育處 處長
顧問 蘇碧珠|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理事長
顧問 顧瑜君|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特聘教授暨豐田五味屋老師

支持老師的每一堂課堂,都能讓孩子有所成長與成就

文/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吳明柱

KIST 學校在 2017 年受各縣市政府委託創立後,2023 年進入第二個六年,我們深刻理解偏鄉學校經營的挑戰,政府雖持續大規模投資改善硬體設備,不過在學生學習成就上,卻呈現雙峰現象落差加劇的現實。2023 年 12 月 OECD 發布的 2022 年 PISA 素養測驗報告,台灣在各素養排名都有顯著進步,表現高水準學 生比率較以往成長,細看學生表現,屬於最低水平學生比率仍有將近 15%,與歷年相比不僅沒有降低並且有微幅增加,而這群低學習成就學生,高比率出現在 KIST 學校所處的偏鄉地區。

基於 KIST 願景使命,基金會與學校同仁梳理策略藍圖規畫(SPTS),2023 年是 KIST 聯盟建置教師支持系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教育發展中心(EDC)的成立,整合各學科教學需求、新進教師支持、領域學科教材、品格力與 SEL 教材、PBL 經典教案收錄與教師培訓等工作,感謝所有的天使貴人,讓這些教師支持專案得以順利推展,讓學校有優秀同仁可以參與前期的教材與教法開發,學校現場實作與支持回饋,可以有效策地支持到每一位 KIST 學校夥伴。

在學思達自然與社會團隊、台東大學陳淑麗教授與曾世杰教授等協力支持下,開發國中低學期成就的國語文閱讀教材、國中社會與自然領域偏鄉學校版學思達講義,在四所 KIST 國中有初步使用經驗。SEL 與品格力教材、PBL 專案學習與學生學習成果追蹤,則有麥肯錫、TFT、均一教育平台等教育創新合作社(Colab)夥伴的共同發展上,在三所 KIST 與 TFT 前導學校試行後,2023 年則推進到 11 所 KIST 學校, 協助學校同仁針對學生品格力發展、教學設計指引、品格教學方案蒐集、學生品格力成果追蹤,有進一步的發展。

2023 年另一個 KIST 聯盟重要的成果是對於課堂嚴謹教學的落實,取鏡美國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公辦民營學校對於卓越教學架構的落地經驗,以 SEAMS 教學循環為基礎,協助老師在每一堂課學習目標設定、學生作答範例書寫、課堂引導與促進、策略性監控、策略性重教等教學循環掌握上,得以日益精進,輔以學生學習數據掌握、分析、改進教學策略的數據驅動,將老師教學循環的 PDCA 做到更小的循環,以掌握學生學習落後的早期介入時機。

2023 年各項專案的推進,除了開發團隊的努力以外,感謝所有贊助天使貴人的支持,讓基金會執行團隊與學校夥伴無後顧之憂,整個 KIST 聯盟將在 2023 年奠定的基礎上,持續擴大教材開發與教學支持體系的完備,期待每一位老師都能得到相對應的發展支持,讓每一位孩子的每一堂課堂,都能有所成長與成就。

期待優質公平教育及早到來​

文/ 誠致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李吉仁

2023 年,對誠致所承辦與主責推動的 KIST 學校聯盟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2017 年三所 KIST 公辦民營學校(雲林縣拯民國小、台東縣桃源國小、花蓮縣三民國小)在台灣誕生, 2023 年剛好走完第一個六年,加上 109 學年才加入的新竹縣峨眉國中,也完成第一個三年的合約,這四所學校均已獲縣府肯定的辦學績效, 完成下一個六年的公辦民營合約,也得到各捐款組織持續支持的承諾,多方攜手同行,持續精進為台灣偏鄉教育建立可行解方。

就整個 KIST 體系 11 所國中小學來說,這個學年學生總數較前一學年增長14.9%,而一年級新生更較前一學年增加了 15.7%,在學區內少子化依舊的情形下,學區外家長願意選擇將孩子交給 KIST 學校, 對邁向第七年的 KIST 來說,是莫大的肯定與鼓勵。如果將 KIST 體系放在台灣中小學實驗教育脈絡下,KIST 所涵蓋的 1,095 位 K-9 的孩子,雖然僅不到整體的一成(8.2%),但應該是台灣少見能夠以跨校協作與系統化推進的學校聯盟。基金會何其有幸,能夠在諸多貴人與組織以「打群架」的精神、 一路陪同與助力,加上每所學校夥伴的用心用 力,交出第一個六年的成績單,這成果絕對是大家共有的!

面向下個階段,KIST 將匯聚各方協作資源,聚焦於將不同學校的教學實踐與轉型領導經驗,進行優化、統整與系統化。因為只有透過優化後的系統化整合,才能有效協助新加入的老師,快速成為有效能的 KIST 老師,也才能讓不同形式加入 KIST 聯盟的新學校,快速產生有感的教育改變,扭轉經營的困境。更重要的是,KIST 的教育實踐經驗,才能助力更多面對同樣困境的偏鄉小校,及早實現兼具優質與公平性的教育願景。

為了加速系統化與影響力的擴散,在過去的一年,我們除了投資成立研發單位 ─ 教育發展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EDC) 外,也首次推出對聯盟外教師與學校領導人的發展方案「K:star 新星師培計畫」與「LEAP 學校領導人躍昇計畫」,均獲得非常正面的迴響。儘管這些新專案項目讓我們 2023 年的營運費用較前一年提高了 34%,但其對聯盟邁向 One-KIST 的目標,以及 KIST 教育影響力的發揮,至關重要。

為了加速系統化的推進,基金會也重新梳理了 策略藍圖。未來三年,我們將聚焦在透過數據 導向的嚴謹教學循環的推動, 加上主要學科 的差異化教材、品格與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教材、專題 探究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課程模組的共同協作開發,讓適性多元與素養 導向的教學效能,可以協助弱勢孩子啟動內在 學習旅程,發展學習熱情、建立自我效能感。 另外,在推動系統化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步建 構 KIST 教師與領導人的職涯發展藍圖,以多 樣化職涯選擇豐富 KIST 夥伴在體系內的成長 機會,從而提高每位夥伴的承諾度與工作幸福 感!

基金會除了推進 KIST 的發展外,從 2017 年開始設置的「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去年也首度與親子天下合作舉辦了 AI 應用的線上與線下混成工作坊,有超過 2,000 位的教育工作者參與,熱烈討論如何善用 AI 技術,融入學習探究過程,提升學習成效。同時,基金會孵育的專案項目,社會創新人才發展計畫 School 28,在與多家社創組織與貴人共同完成三年的運營與驗證後,也將正式進入 2.0 的新模式,轉由社企流接手孵育,朝向以社會創新組織為中心、內外部人才整合發展的共創協作方案推進,期能有效解決社創組織的人才發展困境。

去年十二月公布的 2022 PISA 測驗結果,再度呈現學力雙峰的現象,學習弱勢的比重依舊沒有改善,而高低落差仍有近三個年段的差距;這個結果,讓我們更體認到加速推進弱勢孩子有效學習模式的急迫性。再過三年,KIST 將迎來第一個十年,作為一個從承接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出發的非營利組織,我們深刻理解在承諾更多合作學校的同時,需要加速為台灣的偏鄉教育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方,讓台灣真正的優質公平教育能夠及早到來!

「這次的志工旅途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從過往營隊的創傷走出來,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去陪伴小學伴走過生命的片刻,成為祝福的傳承者。」

英文悅讀學伴/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王羚榛

經歷過學伴計畫這一年,你覺得「學伴」角色是什麼樣子?

蜂蜜檸檬?我超愛喝飲料,飲料其實不是生命中什麼必須的存在,但有飲料就是快樂,也可以讓絕望的生活多一點動力和盼望。我想學伴就是類似這樣的存在,而這個過程也像是蜂蜜檸檬一樣酸酸甜甜的!

我在學伴計畫的收穫

對我來說,這次的志工旅途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從過往營隊的創傷走出來。儘管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去陪伴小學伴走過生命的片刻,成為祝福的傳承者。
與小學伴互動的過程中,其實也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在面對大小挑戰的情緒反應,從中去找到合適自己和小學伴的方式來達成目標,雖然不盡然成功,但這個過程讓我很清楚的感受到孩子們的差異性,跟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這個發現帶我思考未來如果進入教學現場可以怎麼回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