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又甄
自 2020 年起,KIST 聯盟建立「跨校教師專業社群」,將幾所小型鄉村國中結盟形成中型規模,讓教師們得以透過共備,共享教學資源、分享有效策略、相互支持解決教學困難,為學生「打群架」,共同精進教學成效,達成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目標。
KIST 重視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老師需要在課堂中設計多元訊息提取的材料與引導任務,促進學生思考參與活動設計,並且適時提供表達與實作的機會。特別感謝長期關懷弱勢族群教育的晶豪科技,2022 年支持「跨校教師賦能系統計畫」,開啟 KIST 聯盟與學思達基金會在社會及自然領域團隊的深度合作,共同發展教學講義與數位教材。由學思達團隊自然領域謝彩凡老師與社會領域沙寶鳳老師,分別帶領進行多場線上共備精進教學設計,參與教師包含樟湖、峨眉、三民、坪林四所國中之 9 位社會科教師與 7 位自然科教師。
自然科共備:建立學生的自學系統
在自然科上,彩凡老師以現有的學思達講義作為架構,帶領自然科教師們產出了 2 份生物講義、3 份理化講義。自然科教師們透過合作,慢慢增加引導語以及適合的閱讀設計,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投入學習。自然科教師們也有所體會:「我自己剛開始做講義,也是會比較像一般的講義,引導語和閱讀比較少。但真的就是慢慢來,先把東西長出來,然後再慢慢去加入自學的引導語!」
社會科共備:讓學生產生體驗的「歷程」
而社會科方面,沙沙老師協助社會科教師們理解事實、主題、概念與核心概念的關係,並練習區辨領綱學習內容的學科概念、社會科宏觀概念的關聯,同時實作分科整理領綱的學習表現條目、設定學習目標。社會科教師們在工作坊後實際練習所學,產出地理講義1份、歷史講義2份,在後續也持續精進學習,進行七年級地理課與九年級歷史課應用學思達教材之觀課。社會科教師回饋:「後段學生課堂上不再發呆,而是盡可能從課本中找出回答問題需要的資料,課堂上出現以往難以看見的風景。而透過學生的回答也讓教師可以知曉學生是如何思考?從何種角度思考?」
經過第一個學期的合作,老師們皆感受到學生學習的進步。期待學思達與 KIST 聯盟共同合作,順利為鄉村學生發展出更適合而完整的講義資源,為鄉村教師增加教學專業、減輕備課負擔,也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共同努力提供學生多元且優質教育翻轉人生,建構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