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孟賢
訪談對象/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 洪珮甄主任
「你們這些城市來的什麼都不會!」洪珮甄主任笑著跟我們說這是當初在蘭嶼當志工時一位孩子向她說的話。但也因為這段經驗,讓從沒想過踏入教育領域的珮甄主任,更加堅定的要成為一名老師。那時在蘭嶼,部落的孩子們穿梭在蓊鬱的山林,跳入湛藍的海水中,與在教室的模樣形成鮮明的反差。在放學後孩子們常常會帶著珮甄主任一起在蘭嶼這塊土地上玩耍,珮甄主任有次不巧受了傷,孩子就一邊拉起珮甄主任一邊說出了開頭那句話。也正是這段經歷,珮甄主任發現到孩子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在教學這條路上「不可能永遠都是老師」的體悟,更埋下珮甄主任重視「差異」的種籽。
教務主任的使命就是不讓任何一個老師孤軍奮戰
尊重差異是樟湖生態國中小一貫的校園文化,也是共融式教育 1 重要的前提。而偏鄉小校的特殊教育資源又尤為缺乏,例如在學校心理師一個月只會來一次的狀況下,就成為偏鄉第一線教師的另一重困境。珮甄主任也提到第一年來樟湖教書時所遇到狀況:
「那時我帶的九年級的班級上就有兩個俗稱資源班的孩子,當時只要他們過動症發作起來就會拿手一直敲教室後面的鐵櫃,搞的全班根本沒辦法上課,那時剛來的第一年就面對這個突發狀況,就真的會感覺滿無助的……」
親身經歷過第一線教師的困境後,珮甄主任談到身為教務主任該如何支持第一線教師的方法,若發生特殊教育學生失控或發生衝突時,首先應該讓現場老師知道這並不是因為他的教學能力或班級經營上有問題,不要否定老師的努力。再來應該要積極的幫助現場老師,不僅輔導室,會串連各處室的老師來一起幫忙支持,讓現場老師知道,在樟湖這所學校中不會讓老師獨自孤軍奮戰。不僅校內,KIST 聯盟也會在寒暑假的峰會、共識營開設關於特殊教育職能的研習,提供現場教師特教專業的賦能。透過校內與校外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 KIST 「打群架」的精神,一同解決共融式教育中第一線老師所遇到的問題。
容慢、容錯——由上到下的建立校園文化
在樟湖生態國中小中「容慢、容錯」不僅是口號,而是一種由校長室到教室,甚至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的實際行動。珮甄主任認為,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意味著要給予學生與老師時間去適應、學習,甚至犯錯。
「我以前的個性比較急,會希望底下的組長可以盡快學會行政工作上的事情,甚至會覺得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可以弄錯,也有『為什麼不用我的方法來就好了?』的想法。但後來我發現,差異的力量不只可以用在學生身上,也可以用在老師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讓老師們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做法。」
不再用急於求成的心態要求底下組長與老師,使校園能真正建立一種「容慢、容錯」的支持性學習環境。從主任——老師——學生由上而下式的影響,建立一套校園文化使老師也能獲得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是洪珮甄主任所希望的。透過影響老師進而影響學生,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使「容慢、容錯」不只是一句口號標語,而是一個影響全校師生將差異轉變為力量的關鍵之一,更是讓每個孩子能在自己的節奏中成長的關鍵要素之一。
「因為看見每個孩子的差異,也讓我學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讓差異成為力量。」
珮甄主任的理念,是將每位學生的獨特性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在樟湖生態國中小,她與全校師生一同建立出一種容慢、容錯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僅擁抱差異,更進一步地將差異轉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力量。透過這樣校園文化的支持,也讓孩子與老師在實驗教育這條道路上能夠持續的走下去,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1 共融式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和實踐,旨在將不同能力、背景、特質和需求的學生納入同一個學習環境中,並提供他們相應的支持和資源,以實現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這種教育模式強調尊重和包容,旨在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社群,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