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惟心
訪談對象/嘉義縣立光榮國小 湯燕箏主任
「我想要從事跟社區有連結的工作。」嘉義縣立光榮國小湯燕箏主任於訪談中提到。這趟教育旅程的起點,可以從屏東縣丹路國小說起。
加入「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組織」的兩年教師計畫,是燕箏主任踏入小學成為老師的契機。而在丹路國小耕耘了四年之後,燕箏主任開始思考,教育不平等除了在城市與偏鄉,是否也可能發生於其他場域,因而轉身向外探索。
因緣際會之下,她接觸到技職群體的教育議題,發現在台灣的教育現場,普通型高中相較於技術型高中,普遍獲得較多關注與重視,因而加入了「Skills for U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一個為技職群體發聲的非營利組織,燕箏主任主要負責高職的跨領域課程發展專案。與高職老師們共同發展能回應社會需求的課程固然很有意義,但電子、機械等專業領域知識的高門檻,讓燕箏主任思考自己應該轉換角色、找到其他關注此議題的方式。又當時嘉義縣光榮國小正啟動轉型 KIST 學校的過程,燕箏主任發現自己與當時光榮國小的玉燕校長理念相當契合,因而結合了以往教學現場與非學校體系的服務經驗,轉而投入光榮國小的教學發展主任一職。
接住老師們的需求,發揮打群架的力量
對於教學發展主任的角色定位,燕箏主任提到,由於在轉型初期,校長和老師們正努力朝著共同的辦學方向與目標,發展學校的教學架構。因此她期望自己是能夠幫老師們找盡資源、盡力滿足其所需的角色。舉例來說,光榮作為實驗教育學校,除了學科以外老師們也投入許多心力在探究、品格、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等多元課程發展上。老師們需要深入思考、設計課程內容,過程中也常有遇到問題、卡關的時刻,因此主任積極尋求外部培訓,讓老師們擁有更多資源研發課程,以達成預想的課程發展目標。
「評估老師們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再尋找相對應的資源,從旁給予協助。」燕箏主任相當努力維護校內的教師支持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學校發展了 Coach 制度,亦即針對新進教師的需求,進行觀議課以及共備,並在過程中互相學習。學期間,校內也有非常精實的研習課程,例如邀請外部講師舉行入校陪伴計畫,或是與其他教育基金會合作,針對老師們的需求,規劃戲劇治療、花藝自我覺察工作坊等軟性交流時間,讓老師們在梳理情緒的同時也加深彼此的連結。除了課程發展的增能之外,更是關注到老師們心靈層面的照顧,希望能全方位給與老師們最需要的支持。
在支持的相關資源中,少不了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協助。燕箏主任特別提到自己在 KIST 聯盟的領導工坊受益許多,因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教授(以下簡稱李老師)時常分享一些現場可以運用的工具,讓各校的領導角色得以有更多不一樣層次的思考。例如李老師引入 SPTS 1 策略藍圖,讓領導人們重複思考並規劃學校的發展方向,主任提到在實際操作 SPTS 的過程中,聯盟執行長從旁引導,讓 SPTS 策略藍圖得以在學校運作得更完整。透過以上種種資源,主任希望老師們的需求都能夠被接應並得到具體的幫助,以發揮打群架的可靠力量。
「多元」價值的灌溉,讓光榮成為真正擁抱獨特天賦的基地
由於原漢身分與經歷,燕箏主任在教學現場相當在意「多元」這項議題與價值。光榮轉型後,學生的組成變得多元,除了在地的孩子外,也加入了一些來自其他學區的孩子,如何照顧到不同的需求,自然成了學校的重要目標。除了學生的組成多元,光榮的老師們也來自於不同專業領域,合作過程中彼此有著不同的想法,磨合的同時,也能激盪出許多有創意的想法。
關於如何讓眾多夥伴的需求達到平衡,燕箏表示以行政團隊的角度來看,透過盡力蒐集大家的想法,並在做決策的時候,努力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顧及彼此的需求,即使無法每次都達到完美,但在光榮校園中仍能展現「多元」這項價值。
回到光榮國小的三大願景:「開展天賦」、「正向互動」、「堅穩自信」,主任提到光榮的老師們透過差異化教學、開辦多元的社團、營造安全的說話環境等,慢慢發掘孩子們不同的興趣與天賦,從而慢慢建立他們的堅穩自信與正向互動,也讓「多元」價值一點一滴發酵於校園文化中。
燕箏主任如同光榮老師們堅韌穩重的靠山,相信孩子們在如此重視多元聲音的學習環境底下,也都能夠開展他們的天賦,在人生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1 SPTS 是建立學校發展藍圖所使用的工具,以產出有具體方向且可衡量的發展藍圖,讓策略能夠有效被執行,分別是策略軸線(Strategic Choice)、關鍵路徑(Key Path)、戰術行動(Tactical Action)與成功指標(Success Indic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