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坪林實中 歐志華;郭孟庭
從坪林老街緩步進校園,迎面而來翠綠的樹林及空氣中些微潮濕的味道,讓人瞬間抽離市區的喧囂與緊湊,這是新北市立坪林實驗國中。坪林實中在 110 學年轉型為第一所 KIST 公辦公營實驗國中,並由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協力進場成為支持夥伴,除了經費贊助也提供品格教學的引導與協助,開啟 KIST 品格教育合作的另一篇章。
宏達文教基金會長期以 11 原則推動品格教育,其策略理念與 KIST 品格教育不謀而合。在坪林實中轉型的第一個學期,由黃素雲執行長(Maggie)帶領團隊進到坪林,利用週三下午的教師進修時間,與老師們一起探討品格教育的策略、實踐及練習。每次的活動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但對坪林的老師而言,每一次都是打開視野、為教學注入活水的新能量!
從「品格便利貼」開始,在感謝中實踐品格
宏達文教團隊在 12 月份的品格練習中,帶來「品格便利貼」活動。首先,Maggie 讓老師們分享教學經驗中最有成就感或最有挫折感的一件事,同時邀請小組夥伴在聆聽的過程中,找出分享者所展現的品格優勢,並書寫在「品格便利貼」上,在夥伴分享完後,以此便利貼進行讚美與肯定認夥伴的品格表現。
活動進行下來,老師們發現這項活動的設計,不僅能夠帶領彼此相互看見、覺察與省思自身與他人的品格優勢,大家也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能將「品格便貼」應用在活動與課程中的方式。
於是,坪林的學習發展處將「品格便利貼」活動納為感恩月的一環,鼓勵全校孩子練習透過「品格便利貼」表達感謝。孩子們可以根據 KIST 七大品格,撰寫他們在他人身上看見值得學習的品格優勢,再將便利貼黏在聖誕樹上,妝點成學校的感恩樹。在一張一張便利貼的點綴之下,不知不覺地境教也已形成,再結合午餐時間的歌曲點播傳情,孩子們順利地將感謝心意傳達出去。
不斷練習與 PDCA 修正,看見更多品格實踐契機
當時正值期末,課程準備告一段落,老師們在課程中更有餘裕,再度引導孩子進行「品格便利貼」的刻意練習。國文老師從〈愛蓮說〉做為起點,帶領學生探究課文中討論的品格議題,並從中找出可以讓學生練習「品格便利貼」的切點;有些老師則與班級經營結合,在班會課上帶孩子回顧這學期同學們的品格表現,練習相互讚美及給予正向回饋。老師們以其各自的方式,嘗試讓「品格便利貼」的應用極大化。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與應用後,老師們在 PDCA1中發現,「品格便利貼」應該還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延伸,包含讓學生練習寫便利貼給自己,或與更多學科內容做結合。同時,老師們也在過程中注意到,有些孩子對品格的定義還不夠清楚,因此在未來的課程及活動規劃中,應重新與學生們定義七大品格,包含品格的特徵、內涵與展現出的正負向行為等,再進一步思考如何將這些歷程轉化為學校的常態性活動。
轉型後的第一個學期,是坪林的老師們第一次體驗走完「品格」與「教學」雙重目的的學習歷程,雖然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要走,就是這段從 0 到 1 的路,才是最困難、也最值得慶賀的過程。感謝宏達文教基金會一路以來的陪伴,志華校長也期許:「在新學期開始時,孩子們的品格學習可以逐漸在老師帶領的刻意鍛鍊下,內化成生活智慧的一部分。」
1PDCA:Plan-do-check-act,凡事都要事先計畫、執行,經過檢查後再改善,以改善後的成效,再度做為計畫的起始點。KIST 以此實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無論在教室裡或外,在一次一次設定目標與執行過程中,透過滾動式修正,提升辦學與個人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