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孟庭
學校領導團隊是 KIST 學校經營的關鍵元素,今年暑假我們舉辦了第四次的領導工坊,並因應疫情發展轉為線上形式,由誠致副董事長李吉仁老師,藉由理論、討論及情境模擬遊戲的課程設計,帶領所有 KIST 學校領導人聚焦學校願景,並設計出屬於各校的發展藍圖,朝向成為「策略管理領導人」的目標邁進。
以終為始,建立願景驅動的目標
寒假的領導工坊 III,將重點放在七個好習慣中的「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一年多前吉仁老師加入誠致時,便是秉持「以終為始」的原則,帶領基金會夥伴設計出 KIST 的三年藍圖;而這次的領導工坊,即是希望透過兩天的線上密集討論,激勵學校領導人建立適合各校需求的發展藍圖。吉仁老師首先透過理論概述,肯定學校領導人在不斷地刻意練習中做到一位「團隊 / 行政領導者」的核心任務:「做好決策(Decision)、帶好團隊(Team)、管好時間(Time)」,並進一步鼓勵大家朝向成為「策略領導人」自我期許,做到「建立願景(Vision)、對焦行動(Alignment)、激發改變(Motivation)」,更有方向性的帶領所有夥伴,「以終為始」地往百分百學校前進,成為「KIST 2.0 學校領導人」。
至於如何建立願景?吉仁老師進一步鼓勵所有領導人:「要敢勾勒一個不同於現在的未來」,我們最終想變成、想看到的是什麼?由願景帶動的期望目標,創造出現在和未來的差距,此差距不僅是規劃行動方案的依據,更是驅動大家持續前進的動能,是一位策略領導人所該擁有的「策略性思維」。
吉仁老師進一步介紹策略思維的四個關鍵,亦為當初建立 KIST 三年藍圖所使用的工具—— SPTS 架構,透過選擇策略軸線(Strategic Choice)、關鍵路徑(Key Path)、戰術行動(Tactical Action)與成功指標(Sucess Indicator),才能產出有具體方向且可衡量的發展藍圖,讓策略能夠有效被執行。
產出各校的 SPTS 發展藍圖
吉仁老師進而讓所有領導人以校為單位分組,進到小組討論,並將 SPTS 拆解,讓各校逐步產出屬於自己的發展藍圖。
大家首先針對「如何讓我的學校成為百分百的 KIST 學校?」進行討論,列出 SPTS 的第一步——S(策略軸線)。列出策略軸線看似並不複雜,然而要確保每條軸線之間達到 MECE(互斥與窮盡)、且足以實現最終目標,並非易事。列出策略軸線後,吉仁老師再來邀請大家討論「如何建立我校未來三年的策略藍圖(SPTS)」,更詳細地擬出每一條策略軸線後的 P、T 及 S。兩次的討論結束後,吉仁老師邀請各校輪流分享討論結果,並互相給予回饋,在聆聽各校的分享過程中可以發現,雖然 KIST 擁有共同的最高願景——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然而每間學校仍會針對各自的差異性,列出屬於自己的策略軸線,以及相對應的關鍵路徑、戰術行動和成功指標,展現差異就是力量的來源。
從理論到小組討論的課程設計
除了透過小組討論逐步建立屬於各校的 SPTS 發展藍圖外,此次工坊亦是各校領導人可以相聚一堂、互相交流的珍貴時光。第一天的課程及討論結束後,吉仁老師安排了一個線上小遊戲——沙漠求生,測驗大家在面對生死攸關的情境時,個人會如何擬定策略並選擇現有物品逃生;而當個人進到團隊後,又會如何在團隊中溝通與發揮個人影響力下,共同決策出屬於團隊的逃生策略。
這場遊戲的結果,反映出不同的團隊綜效。第二天當吉仁老師帶大家分析遊戲分數時,發現有些夥伴原本有較高的機率逃離沙漠,然而進到團隊後,反而變得無法逃離沙漠了。吉仁老師提醒,這樣的結果反映出團隊決策時,我們很常不知不覺中犯下的幾個錯誤:1) 習慣使用多數決,而自動忽略了少數的聲音,然而少數的聲音有時可能是重要且正確的聲音;2) 在有時間壓力,或希望達成「效率」之下常便宜行事、草率做下決定,即便過程中感覺不對勁也不敢回頭重新審視當初的決策原則。
吉仁老師進一步為遊戲做了收尾,提醒大家在做決策時,很多時候靠的是直覺和討論,只要討論夠嚴謹,且每個人都願意表達自己的直覺和洞見,並互相尊重、確保沒有人的聲音是被埋沒的,利用自己的直覺加上團隊的力量,便能夠在不熟悉的議題上產生1+1>2 的效果。
這次的領導工坊,藉由 1/4 理論、3/4 分組討論及遊戲的課程設計,突破了線上研習的空間限制,且在分組討論中產出的 SPTS 發展藍圖,亦成為各校能夠帶走的作品與能力,開學後回到學校持續發展與落實。期望 KIST 領導人,能持續往策略領導人的角色邁進,進而帶領每一所 KIST 學校成為「百分百 KIST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