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庭瑋、黃宣融
訪談對象/誠致教育基金會顧問 陳明導演
KIST 聯盟在實現「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的過程中,社區家長是重要的關鍵角色之一。學校縱然提供學習與發揮的場域,但對孩子來說,其中最長時間相處且影響深遠的,是家庭教育與支持。KIST 學校經營理念中,有一項期待是:每個選擇參與 KIST 理念學校的學生、家長、教師,都須對彼此許下承諾,付出投入成功所需要的時間和努力。而 KIST Family 正是以家長為主軸,建立與 KIST 核心價值相呼應的教育支持工作。
目前 KIST 學校如拯民國小、樟湖國中小、峨眉國中、三民國小皆積極發展 KIST Family,又以拯民國小 KIST Family 最為成熟,透過家庭日的活動,邀請家長一同來參與、學習,以期能達到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教養不是一件事,是一個系統
在 KIST Family 的發展中,有一位核心人物——陳明導演(下稱陳導)。陳導過去在電影藝術耕耘許久,獲得金馬獎、金穗獎等多方肯定。2013 年,陳導選擇退休來陪伴孩子。然而在一年多的陪伴經驗中陳導也發現,家長的角色不只是陪伴,更是成為孩子生命的榜樣。因此 2015 年開始,陳導重拾工作,利用過去電影與行銷的知識基礎,協助偏鄉、不同公益團體發聲。2017 年,陳導與方新舟董事長結緣,一致認同「教育能夠改變這片土地的未來」。
認識到家長是孩子品格教養中的關鍵角色 ,而教養的根本在思維,而非技術。陳導以猶太人每個星期五的 Family Day 為藍本,和拯民國小郁杏校長、十八位家長一起摸索,架構出 KIST Family。他們相信教養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系統。父母要先自己有成長的心態與思維,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成長。
因此,KIST Family 透過每個月一次的實體聚會和「一流父母研究所」的線上社團,分享教養思維與觀念,彼此交流解答,創造一個父母相互支持、一起成長的線上空間。聚會的課程以陳導為核心,透過十三個故事分享,比較並且整合東方、西方、猶太人等不同種族與地區的教養觀念,聚焦在「認知」的改變,透過與父母一起面對自己的在乎、面對生命的課題:成功、失敗、生、老、病、死,在對應與孩子的互動與教養方式中,也產生實質的改變。陳導相信,父母沒有的東西無法教給孩子。以共同成長為核心,先讓自己的孩子不平凡,再成就這片土地的未來。
我也想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一早抵達家庭日的教室裡,已經看見一些家長在進行場佈與設備測試,今年拯民國小的幾位家長組成 KIST Family 的核心助教團隊,一起進行活動設計的討論與規劃。活動一開始,由本月主責的助教家長帶領互動遊戲,讓家長間互相認識,再回到分組座位上進入陳導說故事的時間。在中間穿插的分組討論時,每桌都有一位家長擔任助教來帶領同桌夥伴討論,家長間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遇到的親子問題,透過意見的交流,能夠讓家長們互相支持,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
活動最後的環節讓大家圍圈分享今日參與的心得,可以深刻感受到每位家長都是為自己的孩子而來,希望能夠和小孩一同成長,願意花時間來這裡學習。長期參與家庭日的家長也提及來到這裡就像每月給自己一次的學習機會,可以聽到其他家長的想法,也能不斷去反思自己哪裡需要調整,在耳濡目染下,能夠將所學帶回自己的家庭中。
家長:
「慢慢打開自己的認知,才能夠開始和孩子學習與相處,當我越願意學習,真的可以感受到孩子的不同,氣質是由內而外的變化,讓我相信投注是看得到改變。」
「任何父母都可以知道KIST Family這個文化,不僅是給他機會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願意來學習的人。」希望能透過有意願的一群人,慢慢擴大影響力。
每間 KIST 學校的發展方向,皆是對應、解決教育現場不同的問題。然而回到教育的核心,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扮演的是傳遞與塑造價值觀的重要角色。 KIST Family 的家長相信,家長不只是陪伴,更要做孩子的偶像。 以陳導的課程為基礎,郁杏校長和拯民國小的教師團隊、家長共同合作,也發展出親子戶外參訪、由老師自發帶領的親子共作活動等多樣化的內容。
拯民的家長回饋,每個月一次來參加 KIST Family 的活動就像充電。在日常生活與教養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衝突和困難,思維的改變也並非一蹴可幾,但在和陳導一起思索教養的內涵、和其他家長分享不同家庭的酸甜苦辣的過程中,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透過刻意練習,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變得更好——整個家庭一起發展彼此的天賦,打造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正向環境。不僅達成親師生教養觀念的同步,更是讓父母在「家長」這個人生的重要角色中,建構成長、支持與發揮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