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薇婷
訪談老師 / 樟湖生態國中小 張勤偉老師
「你怎麼了嗎?」、「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嗎?」在教室外看見一位悶悶不樂的孩子,張勤偉老師試著展開對話、接應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走進樟湖國小六年級的教室,四周貼著 KIST 的七大品格力標語和班級規則,感受到格外不同的沉靜與平穩。
相信對話能帶來力量
勤偉老師回憶起兩年前剛踏進學校的那天,滿心期待在第一堂課與班級建立關係。不料課程剛開始,有位孩子突然地大哭大鬧,使活動無法繼續進行。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他選擇花時間與孩子展開一場場對話。
在逐步引導下,這位情緒不穩定、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孩子,學習於情緒來臨時,移動至另一位置讓自己冷靜,班上其他孩子也與老師建立默契,協助讓吵雜的環境安靜下來。「情緒是無法壓抑的,只能被認識、理解跟轉化。」擁有 NLP 高階執行師證照1的勤偉老師認為,透過好好聽學生說話,在生活的練習中讓孩子更認識情緒。
在重視品格力的 KIST 校園中,品格教育是奠基孩子未來最重要的基礎。專精於對話諮詢及體驗教育2的勤偉老師,在綜合課中運用小遊戲帶孩子認識情緒與表達等。他不僅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決定事情,因此在班上有個「同意比出讚,不同意則甩手」的手勢小默契,「比讚和甩手」的學生則透過相互對話找出共識。
除了在學科中融入品格力外,勤偉老師也善用衝突發生的當下,讓孩子練習安靜、沉澱並回顧事發經過,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仔細聆聽他人的想法。他則擔任引導者和主持人,主動拋出議題,有意識地將品格融入對話。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NLP)是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心理學及語言學的基礎增進個人成長與人際溝通。
2透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習者經歷一個或一系列的活動,再利用活動的經歷進行反思,進而產生學習。(資料來源:林永豐教授,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453908/)
品格教育是一次次的刻意練習
「有時很難用課程教會學生什麼,而是生活的養成和累積,需要學生跟學生、學生跟老師一次次的對話練習。」勤偉老師說,在規劃教案之餘的班級經營,如何因應學生的狀況更考驗老師的臨場反應,因此需要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才能隨時應對孩子的狀況。
「把自己照顧好」是勤偉老師的因應之道。他認為需要把自己調整好,才能帶給學生更好的課程內容。回想起剛帶班兩個月時,歷經每天邊騎車上班邊流淚的時期,進教室前總會深吸一口氣為自己加油。他不避諱適時和學生提到自己的需求、展現情緒,在過程中與孩子一同成長,真實地活在學生面前,生命才有機會影響其他生命。
回顧過去走過的艱辛,勤偉老師口中滿是感謝,提及幸好有 KIST 打群架的文化,使行政團隊願意一起為孩子的狀況開會討論,更願意彼此幫浦戰勝各樣的困難。
「你還需要再待一下嗎?」在一來一往的對話裡,勤偉老師傾聽孩子的聲音、給予孩子充足的空間和時間,「我知道孩子感受得到,因為我早就已經跟他站在一起了。」以身作則從照顧自己開始,勤偉老師透過細微的洞察力,在課堂內外展開對話幫助孩子更認識情緒,善用生活的每一個微時刻3為孩子種下品格的種子。
3生活中的任一時刻,都能透過老師的對話引導,帶孩子進行反思,與品格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