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品潔
訪談老師 / 三民國小 吳博雅老師
「老師!我有問題!」在三民國小四年級的教室裡,某些孩子正不畏懼地提問、踴躍發表,也有些孩子正撓著腦袋思考。「是的,請說!」台上的吳博雅老師也仔細地聽著孩子說話。眼前這個師生互動良好的景象,是博雅老師與學生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共同培養出的默契。
從一團混亂中找到節奏
剛任教於三民國小時,博雅老師教低年級的孩子。對過去只教過高年級孩子的她來說,低年級是陌生的,「剛進來三民國小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教什麼,就是一團混亂,因為孩子好像也不太想要聽我說話,即使他們聽了也不會懂。」在教學的過程中,她需要透過不斷提醒與引導,孩子們才能真正理解她的意思。
當時的博雅老師覺得自己的教學不佳,情緒十分低落。某次,前任校長黃佑民來到博雅老師的課堂上觀課後,告訴博雅老師具體的建議,並說:「即便一個月後課堂的情況沒改變也無妨,盡力做就好了!」這些話就像一劑強心針鼓勵博雅老師前進,並給她強大的安全感。
漸漸地,博雅老師摸索出教學與帶孩子的節奏與方法,並透過參加研習、搜尋資料等方式,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孩子,讓課堂持續進步、改變。
當老師的眼光改變,便能照亮孩子的可能性
走在三民國小的校園裡,隨處可以見到 KIST「七大品格」的標語。這也帶給博雅老師不一樣的思考,「我覺得感受最明顯的是『老師眼光的改變』,以前可能是透過分數、能力、禮貌作為認可學生的依據,而透過七大品格,我看見了低成就孩子不一樣的可能性。」
「七大品格」的宗旨是希望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帶出不同的品格力。在博雅老師的教室裡,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老師與孩子建立默契的手勢、語言,這些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慢慢深化到孩子內心的。透過對話與理解,老師與孩子一起創造課堂中珍貴的品格微時刻。
博雅老師班上有一個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只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對自己生氣一整節課而無法繼續參與課堂。博雅老師和女孩聊了很久,發現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所以當她在練習很久後,依舊覺得自己表現不好、得不到老師的認同時,她會覺得很沮喪,才會表現出對自己生氣的行為。
博雅老師了解女孩心裡的想法後,帶入七大品格中的「堅毅」鼓勵孩子:「哇!妳學了這麼久,遇到這麼多困難妳還是沒有放棄,繼續努力地寫!」當老師轉換了眼光,看見學生努力的模樣,學生也會發現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現在女孩四年級了,生氣自己一整節課的行為也很少出現了。
博雅老師在教學上針對孩子的狀態調整,在課堂中透過七大品格,覺察孩子的品格微時刻,並及時給予回饋,讓低成就的孩子也有機會被發現,讓三民國小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