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廷瑄
訪談對象/花蓮縣三民國小老師 楊顓綸
「Summer 是三民的意思!」在三年級英文課的教室裡,台下的孩子紛紛舉起手踴躍地搶答。面對他們別出心裁卻錯誤的回答,台上的老師仍然面帶笑容說著:「很好的猜測!但有沒有別的答案呢?」
鼓勵學生繼續勇敢猜測的是楊顓綸老師。過去在其他所學校擔任國中實習老師時,她兼任 KIST 的線上數學學伴,也因此喜歡上 KIST 文化中,一群人一起為教育努力的環境。於是當一年前 KIST 三民國小開缺時,她毅然決然地投奔於此,擔任三年級的班導師。
在一次次的選擇裡,陪孩子一步步成為自己
「我只想要孩子成為『他』的樣子。」顓綸老師真摯地說道。當社會無形間以各種框架將我們塑造成單一的模樣時,顓綸老師依舊堅持讓孩子看見不同的可能性,精心設計各式的職業訪談與自主探索之旅,試著讓偏鄉學生在多元的選擇中打開視野,一次次摸索而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為了讓孩子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顓綸老師在活動結束後,讓學生以錄影的方式記錄心得,練習表達自我,也會邀請學生們在圍圈時表達感受及看法。「你現在是生氣多一點?難過多一點?」面對平時活潑外向卻難以表達想法的男生們,她會嘗試進一步詢問,並發放情緒牌卡,協助他們提取詞彙,從中辨認情緒並將感受輸出。
此外,當學生打球有摩擦,或因生活習慣不同發生衝突時,顓綸老師不強迫他們先上課,而是給予其他選項,例如去操場走走、上廁所冷靜等,在有限的時間中,以每個孩子最舒服的狀態為優先考量。
夥伴的支持是教育現場裡最寶貴的氧氣罩
談起心中對於教育的想像,顓綸老師以「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回答,並努力實踐在日常與孩子的相處中。然而懷抱理想與熱忱的她,也曾歷經對教學現場失望、對孩子無奈、更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受挫的時刻。
在踏入三民國小的第一學期,不僅遇到疫情攪局,更要挑戰混成教學。自我標準設定極高的顓綸老師,在剛開學還未能與孩子建立起穩定的關係,從他們一副「我憑什麼要聽你的」的不信任眼神裡,混亂、拉扯了好一陣子。不過隨著相處時間增加,顓綸老師漸漸透過聊天與孩子拉近距離。
當時三民國小劉冠暐校長,也是老師們口中親切稱呼的 Vincent,主動找上顓綸老師,「一個校長願意下來與我對談,並接住我,是多麽難能可貴的事啊!」老師認為,正因為 Vincent 校長總能看見並肯定她的努力,並堅定地指出她已經走在對的路上,提醒她無需給自身過多的壓力,才使她得以喘口氣繼續前進。
在三民國小裡不只校長,其他老師也願意給予顓綸老師氧氣罩。有人一起共備課程並支援彼此,課後相約逛夜市、騎腳踏車抒發壓力,是過往習慣單打獨鬥的她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最後顓綸老師分享,她會透過「逐字稿」幫自己梳理狀態,並再次看見孩子的亮點,藉此重新調整對學生的期待。在這些反思的過程中,顓綸老師持續作為愛的榜樣,在教育裡為孩子帶來更多選擇、看見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