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珮樺
在逐步變革的教育領域中,KIST 聯盟持續強化領導力和提升營運效能以推動教育創新。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提到:「清晰的方向感與營運的高效流程,不僅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也為實驗性教育模式的成功擴展和複製提供了可行性。」
在 2024 年 1 月的第九次領導工坊中,KIST 學校領導人們針對「落實嚴謹教學循環」、「學科領域教材跨校共備」、「非認知能力教材共備」、「PBL 教材共備與發展」與「教師職涯發展與支持(新進教師/領導人才)」進行深入的討論,基金會也參考領導人們對於各主題的興趣,將 11 校的校長、主任打散成 5 組,讓聯盟夥伴有機會進行跨校的交流互動。各組透過共同定義問題、盤點關鍵利害關係人,以及透過團隊協作討論和優化合作,激盪教育創新的火花。例如,仙草實小強調了嚴謹教學和數據驅動教學的重要性,透過逐步擴展到高年級,實現了學生學習投入和參與度的提升。此外,坪林實中和光榮國小的討論反映了透過凝聚共識和共備文化的重塑,不僅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協作,還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果。
除了五大主題的討論,更邀請仙草實小李志軒校長與樟湖生態中小學陳清圳校長分享學校轉型的經驗與心得。兩位校長不約而同地提到:透過促進校內外的合作,包括教師間、學校與家庭、以及與其他教育機構和社區的合作,共同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最佳條件。這種協作文化不僅增強了共創的效果,也促進了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從而加速了教育創新的擴散和實踐。此外,協作文化還鼓勵了持續的學習和專業發展,為教育領導者和教師提供了支持和賦權,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教育挑戰,實現教育轉型的願景。
課程環節中,各校將聯盟發展目標轉化為學校可行計劃的步驟,顯示出了高度的系統性和創新性。例如,三民國小透過識別在地文化和自主學習作為其核心發展領域,明確了對新進教師資源的投入和對PBL的強化。透過團隊討論和定位教師需要的支持,拯民國小制定了教師支持計劃,專注於提供基於教學的支持,包括經驗交流、研習成長和觀議課等。此外,桃源國小關注於新進教師的支持與培養,確定了從「期程」進入班級的五件事情,強調班級管理和學生行為規範的重要性。
面向未來,KIST 聯盟將重視提高領導效能與數據驅動,深化協作文化、教師支持與教學效能,透過科技的輔助(如:AI 策略優化),實現教學創新與學生全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