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姝涵
訪談對象/雲林縣拯民國小 林宜諴主任
「那就是一個 DNA,讓大家都有機會一起討論,大家都可以讓你喜歡的學校往更好的地方走」,當問到如何建立團隊文化時,林宜諴主任多次提及這一切不只是所有夥伴的共同努力,也早已是拯民國小的 DNA。令人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氛圍,可以讓宜諴主任燃起對教育的熱情,並在拯民服務超過 5 年的時間。
共創的起點是「建立關係、強調參與」
宜諴主任認為共創的核心是用品格、誠信、言行一致的原則維持與關係人的聯繫。以學生作為推動親師生共創的起點,拯民透過校訂課程實踐「強調參與、建立關係」的過程,例如在山野課程的規劃中融入 LOD (Leader of the day) 的概念後,確實令學生有顯著收穫,至於如何融入前述 LOD 概念,宜諴主任補充說明:「比如說這個小隊裡面有六個人,那我們就會讓其中一個去當 leader,他在那一天要決定各種事情…那一天老師們基本上只是確保安全的,不會介入任何的決策,所以他就要決定說在哪邊吃東西,然後在哪邊休息多久啊等等的,就是由 leader 他來做決定」。學生除了練習自我管理之外,更體驗到自己其實能夠主動付出與做出改變。
對於教師的關係維繫,宜諴主任解釋行政團隊會在每週一的例行會議刻意安排一段時間討論「拯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的學校?未來我們要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等開放性問題,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可能帶領討論,討論的時間、次數及形式也很有彈性,就是希望每個人都透過刻意練習將凝聚團隊的理念時刻放在心上,進而形塑出拯民行政團隊和諧、教師專注教學的團隊氛圍,對此,宜諴主任也笑著說「這是拯民很棒的地方」。
除了學生跟教師之外,從拯民日常的社群貼文中,總可以發現家長參與的身影,宜諴主任認為家長作為重要的教育合夥人之一,自然有與之建立良好關係的義務。在拯民的校務運作中,期待每位家庭都有教師家訪,但與一般想像的家訪不同,「主要我們是關心家長,不只是關心孩子,重點就是建立那個信任關係」,與此同時,學校的任何活動總是優先考慮到如何提升家長參與的可能性,而拯民的家長參與方式是以「共同規劃」為主,因此在活動籌備過程中也會一起討論舉辦活動的原因、希望孩子從中有哪些收穫,凝聚共識、以利後續活動進行,在此基礎之上,近年來甚至發展出由家長會自主規劃執行的拯民一家親 1。
從拯民馬拉松 2 看見親師生共創的實踐
宜諴主任也分享親師生的積極參與是如何幫助拯民的各項活動執行,從一開始老師協助家長「共同規劃」學校活動,漸漸變成家長會「自主規劃」活動,老師反而變成參與者的角色。談到拯民一家親,宜諴主任說道:「(拯民一家親)都是家長的規劃,家長會還要開籌備會,也要討論一下(拯民一家親)當天的任務分配,那天對老師來說只是參加者跟配合,其實所有的活動都是家長安排的」。採訪當天下午正巧是一年一度的拯民馬拉松,校園中無不瀰漫著雀躍的氣氛,也能看見師長們穿梭在校園內外,努力佈置著場地,下午更是有 45 名家長志工共襄盛舉,形容這是全校、甚至是整個社區的大事也不為過。
待選手全數出發後,甫出校門便遇見兩位站在路口的家長志工,他們正在回報選手經過的情形、協助指揮交通,詢問參與的緣由後,才發現兩位分別參與第三年與第一年的馬拉松,不約而同提到參加是希望能貢獻一份心力的想法。沿途看見騎著機車陪跑的志工、許多在定點回報賽況的志工,回到校園內,更看見沒有參賽的學生也努力拉著終點線為同學加油。深切感受到這是由所有人積極參與、規劃縝密的分工以及活動當下的全心投入,才造就活動的圓滿。
約莫在起跑後的 40 分鐘,已經陸續有選手衝過終點線,許多老師便輪流拿著麥克風替遠處的選手加油打氣。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馬拉松尾聲,當一位選手從校門口跑進來,老師便拿起麥克風說「OOO 的爸爸要跑回來囉!」,接著發現有位學生飛奔向前與家人擁抱,再一起越過終點線,這樣的畫面引起了一片歡呼聲,也相信這就是大家心中理想的親師生畫面。
日常關係的建立與維繫並不容易,訪談過程中,當被問到「親師生共創」的關鍵作法時,宜諴主任直覺回答:「學校有很多的機會讓親師生一起來共同讓拯民更好這件事情,這就是我們學校一個核心的文化、核心的概念」,拯民國小也確實在各個面向的親師生共創與實踐中,讓人看見關係深化的可能與感動。
1 拯民一家親與運動會、園遊會不同,活動目標是促進親師生交流、或是讓孩子體驗一些新奇事物,例如今年度籌辦「月光電影院」,是因為有家長想到雲林縣虎尾鎮沒有電影院,孩子比較少進場看電影,藉此不僅體驗露天電影院,也可以訓練較長時間的專注力。
2 拯民馬拉松是學生與家長皆可報名參加的活動,今年參賽路線分為學生 5k 組、學生 8k 組、家長 8k 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