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博慈
今年共識營以「教學力」與「非認知能力」為課程兩大主軸,透過跨校共備與集體實作,讓 KIST 老師在新學年能穩健地發展兩大能力,並有實際落地執行於教學場域的真實力。為達到教學專業分工,共識營以彈性與適性的方式,讓教師們評估自身的需求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參與,專注精進教學專業。
睽違一年後,終於再次迎來實體大型研習。開幕式以頒獎的殊榮揭開序幕,感謝與肯定 KIST 老師們的付出與努力。緊接著,各校輪流上台,齊聚於代表百年樹人意象的盆栽前,由校長進行翻土、新進老師播種及主任澆水,最後一同高舉握緊拳頭的手,堅毅地喊出:「良師興國有我!」象徵著新的學年,各校依舊動員全校的力量,為學生的成長破土、發芽及茁壯。
而今年在課程安排上有以下四大特色:「卓越教學架構融入微觀議課」、「AEE&個人化學習課程設計實作」、「非認知能力工作坊」和「真人圖書館」。
卓越教學架構融入微觀議課
老師們依據將任教的科目進入到國語、數學、英語的課堂中進行微觀議課。而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KIST 微觀議課的回饋標準均建立在「卓越教學架構」上,不只讓老師有方向與方法得共備、精進,也讓每位老師透過實際走過試教與回饋的流程,更熟練卓越教學架構的精髓,以成為百分百 KIST 教師更邁進。而這樣跨校共備的形式,在老師們回到學校後,仍能延續於課程中建立起的信任與默契,有利於學期間持續推動線上共備,讓老師們實際落地卓越教學架構於課堂中,不必單打獨鬥。
💡KIST 老師回饋:
謝謝熟手老師無私的分享和引導回饋,讓我知道提取和連結舊經驗的重要,也對引導討論和差異化教學有初步但具體的認識,對備課和上課很有幫助。很喜歡這個給新進老師的學習模式,透過直接教學讓熟手老師給予回饋,也讓夥伴互相扮演學生,更符合實際現場教學的情境,夥伴們一起給建議,一起梳理架構,讓我有滿滿的收穫!
謝謝胡茵老師和淳甄主任用心且和善的回饋,以往被觀課的經驗常是指出自己的不足,感覺壓力很大。但兩位講師透過示範安頓學員的心情,並鼓勵我們彼此觀課甚至開放教室是讓自己更進步的方式!很棒的一堂課!
AEE&個人化學習課程設計實作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個人化學習,回應個體差異,本系列課程以AEE「知識存取 Access」、「學習參與 Engage & Think」及「學習成果 Express」的課程設計架構做延伸,開設專業選修的課程,包含 AEE 課程設計、關鍵提問與任務導向學習設計、混齡課程規劃、CRP 課程設計、閱讀素養、識字與閱讀策略及班級經營等課程。老師們可依照對於內容的熟悉程度,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修課堂。
自主個人化學習的通用學習設計(授課講師: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吳明柱)
柱督帶領老師們認識 AEE 的課程設計模組,並邀請拯民國小的科科老師、樟湖生態國中小的筑鈞老師與三民國中的柔均老師,一起進行案例分享與實作討論,讓大家感受 AEE 架構應用於課程設計的便利性,提供大家未來實際執行的定錨基礎。
💡KIST 老師回饋:
謝謝柱督跟三位助手講師筑鈞、科賢跟柔均。今天的課程中我看見更多可以運用在不同年段孩子身上的參與策略,也了解到在設計課程上有些架構其實是可以遵循的,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也有做到 AEE,只是沒有意識到。
關鍵提問與任務導向的學習設計(授課講師: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退休主任 范信賢)
「意義感」與「理解與深度學習」是課程教學的關注核心。本課程藉由目標導向系統設計,透過原理說明、案例研討與實作練習,確立課程教學的價值定位、擬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任務與發展學習活動(學習方法與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朝向「課題 – 探究 – 表現」的歷程發展。
💡KIST 老師回饋:
范信賢老師將課程設計的有層次,由淺而深做了清楚的架構與順序說明,搭配實例與實作,能有效幫助老師將抽象理論與實際教學設計直接連結,對第一線教學的老師應該很有幫助。
關於CRP的課程與設計(授課講師:台東縣桃源國小校長 林慧萍)
CRP 文化相關的教育學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提醒著老師要與學生站在一起,關切文化背景、部落教養、生命處境對於學習的重要影響,思考「課程的主體性」以及「是誰的課程」、「課程如何發展」期待透過 CRP 課程與設計,讓老師慎重的定義與思考,在既有的課程架構下,以文化根柢,讓老師引領深度學習,啟動學習者內在動機與能力,培養珍視文化、理解差異,展現豐厚學養與自信的學生。
💡KIST 老師回饋:
課題中著重引導建構對於 CRP 的概念,設計互動與彼此釐清的對話情境,有助於教學現場進行 CRP 教育的觀點與實作。
非認知能力工作坊
今年共識營的非認知能力課程著重在「SEL 社交情緒學習」與鍛鍊「七大品格力」,依類型又可分為「課程設計」、「評量解析」與「對話應用」三個部分,課程設計與評量解析主要是給資深的夥伴可以做更深入的共創,而對話練習可以接續 K Camp 的課程讓新手老師也能有直接演練的機會。
課程設計方面,「非認知課程系統的設計實作」讓學員從夥伴實踐分享中吸取經驗值,練習以系統性的思考架構非認知課程,並獲得課程設計的即時反饋;評量解析方面,「執行功能 (EF) 心理測量的資料解析與教學上的應用」從學術研究的視角探討執行功能 (EF) 的概念與能力框架,閱讀與分析學生的檢測結果,面對學生注意力缺乏時,不會僅視為違規行為,而是目標明確得刻意練習、有效提升;對話應用方面,「非暴力溝通及師生、親師對話」系列課程讓老師練習在團體中的自我覺察、同理與表達,刻意練習真摯而溫暖的溝通,才能有效帶動自己和他人完成共同目標,同時也為孩子建立言教的楷模。
💡KIST 老師回饋:
這堂課有助於我瞭解怎麼樣有架構且細緻的設計品格課程,同時也把品格課跟學校既有的活動結合,在設計中融入生活。也在聽各校夥伴分享時有了對於品格課設計更多的想像。感謝老師讓我們可以系統化的思考非認知能力的課程如何去衡量孩子們的學習程度以及結果。
感謝明融老師溫暖的帶領,符應了我想複習對話模式的期待,因為在兩年前第一次完整上過郭進成老師的初階和進階工作坊後,對我產生極大的助益,無論是在跟家人、學生、同事、朋友等對象的相處互動上,都能更有效的自我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進而轉念化解自己遇到的難關。
真人圖書館
「教師賦能、內師培育、交流共創」是 KIST 在籌備共識營上非常注重的特色,讓 KIST 聯盟內的老師能分享交流各自於校內發展的成果,提供各方經驗供老師們擷取可參考的教學設計模板。本次真人圖書館根據內容可分為校本課程、文化饗宴、教學交流、心路歷程、故事分享。
校本課程:「享受吧!一群人的旅行」、「樟湖冬季單車壯遊」
文化饗宴:「茶文化身心靈輕旅」、「布農神話紙芝居」
教學交流:「共感,來自於連結」、「開啟幼小的新視野」
心路歷程:「我走在樟湖公辦民營的路上」、「威權與人本之間:學務處的正向教養實踐」
故事分享:「心路與思路:走在實驗教育的路上」、「坪中 Dare Dream 咖啡班的故事」
「比起做好工作,照顧好自己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學會如何在高轉速的環境下,能隨時覺察內在與掃描身體狀態,是 KIST 非常重視的能力。為了讓老師們有方法得做好自我照顧,共識營從「內在、身體、自然、財務」四個面向開設了氧氣罩系列課程。讓老師在提升教學力之餘,保有身理和心理的能量,構築穩健的基底才有餘裕一起展望未來。
而在最後閉幕式,除了為今年共識營劃下句點,也邀請全體KISTer「與上帝摔跤」,針對「孩子的幸福感」、「教師發展」、「學校轉型」、「教育願景」四個問題一同腦力激盪,期待透過打群架的力量,在三不原則的挑戰中發展出無限可能,為 KIST 聯盟共創、共好、共榮。